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爬坡岁月 > 第40章 内忧外患

第40章 内忧外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看过信,王加根一脸茫然。

丁胜安说,这封信是他在办公桌上捡到的。他已经向张仲华和宁海涛通报了情况。三个校领导商量之后决定,让初三的两个班主任调查一下,找出写这封信的学生,进一步了解情况,看看邹金桥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王加根没有应声。

期中考试前,他和肖玉荣都收到过学生写的请愿书,要求学校领导更换初三英语教师邹金桥。学生们普遍反映,邹金桥根本就不适合教毕业班。说他上课抓不住重点,老是在课堂上扯闲话。东拉西扯好半天,都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闲话扯多了,教学任务无法在四十五分钟之内完成,他就不按时下课,无休止地拖堂,挤占其他老师的时间,影响学生休息。还有学生反映邹金桥好色。上课提问,只点女生,不点男生。解答问题也是对女生特别有耐心,站在女生面前,或者挤在女生的座位上,一讲就是老半天。而男生提问,他三言两语就打发了,敷衍塞责,完全是应付差事。还有,他经常把女生叫到宿舍里背课文,或者在宿舍里给女生开小灶,辅导女生写作业。男生是从来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

王加根和肖玉荣商量后,一起找学校领导反映情况。

丁胜安把这事推给宁海涛,说教师分工是教导主任的事情。宁海涛又是个老好人,不发表任何意见,说人事安排历来都是张副校长说了算。张仲华不好意思把皮球再踢给丁胜安,就表态说,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邹金桥已经在初三教了这么长时间,中途把他换下来不妥当。更何况,金桥老师是毛遂自荐教初三。人家满腔热情,学校领导更不应该挫伤他的积极性。至于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可以与他交换意见,让他改进一下。

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没想到,这才过了几天,学生又向邹金桥开炮了。看到信中骂得那么痛快淋漓,王加根心中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快意。

说实话,他也不喜欢邹金桥这个人。

邹金桥的长相就不讨人喜欢。尖嘴猴腮,头发总是梳得油光水亮,看上去男不男、女不女的。门牙有两颗暴得特别厉害,怎么抿嘴唇都包不住。他看到年轻漂亮女人就眼睛发直,老是色迷迷地盯着别人看。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总是主动与别人搭讪拉话。说他有非分之想吧,也谈不上,他就那个德行。正如苍蝇喜欢臭味、狗喜欢吃屎一样,就是有那种嗜好,热衷于围在女人身边转。到牌坊中学来代课,邹金桥表现得特别积极。自告奋勇教初三,自习课主动到教室,上课又老是拖堂,占用其他老师的时间。周末补课他天天到,如果其他教师有事情,补课的时间和机会就被他占用。

看到邹金桥这么卖力,加根曾经窃喜过,认为有这样的科任教师很难得。直到听了学生们的反映,他才有了忧虑,担心这届毕业生的前途和命运。与往年相比,这一届毕业班教师变化较大。化学老师因病请假,长期病休,学校让一个数学老师改行教化学。初三英语的重任交给了代课教师邹金桥。算上王加根,毕业班教师中有三个新人。虽然期中考试的成绩还没出来,但通过学生们的反映,估计差强人意。当然,王加根对他教的语文还是蛮有信心的。

教师配备与学校领导的决策有关,属人为因素。客观条件也不尽如人意——开学到现在,学校老是停电,毕业班学生没办法晚自习。加根因此觉得,方方面面都在与他作对,他在牌坊中学的首秀恐怕会翻船。

这些悲观话,他当然不能在丁胜安面前讲,只能就事论事:“金桥老师的情况,我找学生了解过,并且向张校长和宁主任作过汇报。现在去查写信骂他的学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丁胜安说,金桥老师好色大家都知道。平时与女的聊个天,搭个话,说荤段子,开玩笑,都无所谓。怕就怕他与女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那样的话,问题就严重了。

“查找写信的人,主要是想了解有没有这方面的情况。”丁胜安直言不讳。

王加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答应尽快调查。

丁胜安离开之后,他就去了办公室,抱起桌上的学生作业本,返回家里。他决定从核对笔迹着手,查找那个写信给邹金桥的学生。

他把那封信摊开,放在桌子上,又一本一本的翻开作文本,与信上的笔迹进行比对。遗憾的是,没有学生的笔迹与纸条上的字迹完全相同。从笔迹和信中的语气推断,写信的极有可能是女生。他又把女生的作业本挑出来,重新比对了一遍。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最后框定了四个嫌疑人。

他把这四个嫌疑人逐个叫到家里盘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她们如实坦白,道出真情。

四个嫌疑人众口一词,都说自己没有写。

王加根感觉很无奈,不想继续调查下去。正当他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班上有六个女生又来到了他家里。

她们一个个满脸通红,承认信是她们商量后集体写的。趁办公室没老师的时候,从窗口扔到了丁校长的办公桌上。

“我们不想听邹金桥上课,强烈要求学校换英语教师!”女生们情绪激动地表达诉求。

王加根不解地问:“你们不是说邹金桥重女轻男么?他对你们女生那么照顾,你们怎么还不满意?”

“邹金桥是黄鼠狼给小鸡拜年——没安好心!”

“这话可不能乱说。”王加根提醒几个女生,“你们反映的情况我会向学校领导汇报,至于换不换英语老师,那是学校领导决定的事情。这里要强调的是,你们不能因为不喜欢金桥老师,就放弃英语学习。这样意气用事,最终受害的只会是自己。中考以总分来划分数线,六门主课齐头并进,才能取得好成绩。如果一门功课掉了队,其他五门考得再好也是枉然。六减一等于零——大家务必明白这个道理。”

女生们点着头向班主任保证,绝对不会放弃学习英语。

没过多久就是期中考试。试卷阅完,成绩统计出来后,初三(1)班完败。除了语文和政治与初三(2)班不相上下,数学、物理、化学、英语都不如初三(2)班。总分前五名的学生全部在初三(2)班,并且都是留级生,其中有四人是从初三(1)班转过去的。

王加根再一次着急上火。教师基本上相同,两个班的考试成绩如此悬殊,要么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要么是班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并不可怕。毕竟,他接手初三(1)班才两个多月,有的是时间。他有信心通过努力,让学生们迎头赶上。他最担心的是第二种情况。如果他的教学方法存在缺陷,那才是最致命的。在这方面,他必须进行认真检视和深刻反省。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上学期争取与初三(2)班拉平,下学期全面超越。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他心里并没有多少底数,有的只是自信。

眼下,他还得承受来自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社会上带来的舆论压力。别人不了解牌坊中学内部情况,只关注考试成绩,才不管这理由那原因呢!两个班一比较,他们普遍认为:姜还是老的辣。

大家开始质疑王加根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那些转班的留级生及家长为他们的明智之举而庆幸。悲观人士甚至担心,初三(1)班会不会在中考中“剃光头”。

在王加根为初三(1)班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郁闷的时候,方红梅同样在为她弟敬武的退步而焦虑。

敬武读初一时,每次大型考试成绩都不错,在班上名列前茅,而升到初二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断崖式下滑。总分在全班六十四个学生中,名列第五十三名。怎么会这样呢?

兄弟姐妹四人中,敬武年龄最小,与年龄最大的方红梅相差六岁。因为前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敬武出生时,家里人表现比较平淡。打记事起,他就发现自己的地位不及哥哥敬文。

敬文在家里是太阳,其他人是星星和月亮。家里的大人小孩都得围着敬文转。就说一日三餐吧!大人做饭首先得考虑敬文喜欢吃什么,根据他的口味去准备。如果开饭时敬文不在家,就把他喜欢吃的饭菜留在碗柜里,等他回来之后一个人享用。如果餐桌上没有敬文喜欢吃的饭菜,后果就会很严重。敬文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甚至把饭菜倒在地上。敬武是绝对不敢这样的。他和两个姐姐只能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大人做什么就吃什么,没有挑食的习惯和勇气。

小时候家里穷,吃鱼吃肉的日子屈指可数。自家的出产中,最好的东西莫过于鸡蛋,但吃鸡蛋成了敬文的特权。从早到晚,只要听到家里的母鸡“咯嗒咯咯嗒”地叫唤,敬文就会条件反射地往鸡笼那里跑,从稻草窝里摸出刚下的鸡蛋,趁热开始享用。他把鸡蛋的两头各敲开一个小孔,然后,嘴对着其中的一个孔用力吸吮,蛋白蛋黄都能滋溜溜地滑进他的小肚子。敬武和两个姐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敬文喝生鸡蛋,没有哪个敢去与他争抢。

凭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他一个人享用?就算两个姐姐是女的,不敢与他争,我也是男的呀!不就是比他小两岁么?为什么好处都让他占尽了?敬武有时相当不服气,但慑于敬文的霸道和拳头,又不敢揭竿而起闹起义。尽管名字中他是“武”哥哥是“文”,但真正动起手来,他还真不是哥哥的对手。

这是吃的。穿的提起来就更气人。

从小到大,敬武就没有穿过新衣服。他总是跟在敬文后面捡旧,有的还是补丁摞补丁。当然,与他有相同遭遇的还有腊梅。腊梅也是穿姐姐红梅的旧衣服。逢到家里给红梅和敬文做新衣服的时候,腊梅和敬武也哭闹过,向偏心的父母提抗议。

“你们偏心眼儿!”两人异口同声地喊道。

方母笑着怼他们:“哪个叫你们晚出生的?腊梅要是生在你姐前面,敬武要是生在你哥前面,还不是该你们穿新衣服。”

方父则循循善诱地开导:“不怕身上衣裳破,就怕肚子里没有货!好好读书,将来考上了大学,考上了中专,还愁没有新衣服穿?”

问题是,敬武不喜欢读书,准确地讲,是怕读书。这一点,他与哥哥姐姐们完全不一样。上小学时,他懵懵懂懂,和小伙伴们玩玩打打,疯疯闹闹,还算快活。进入方湾中学,就开始了少年的烦恼。他上课老是走神,听老师讲课就像听天书一样,做作业照别人的抄。考试时老师照得紧,抄不成,就胡乱答题,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班上摆尾。听说要到牌坊中学读书,敬武还是蛮高兴的。因为他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远门,没有离开方湾的地界。

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摆脱父母的看管,是每一个少年的梦想。在敬武的想象中,花园镇是个了不起的大地方,牌坊中学肯定也好玩儿。直到他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才发现现实与他的想象相差甚远。牌坊中学那么小,面积还不及方湾中学的一半儿。位置又那么偏僻,想去花园镇街上看个红火热闹都不方便。每天听的饭菜也简单,花样儿还没有菜园子村家里多。因为饭煮得少,他还不敢放开肚皮吃,吃菜也有顾虑,不像在家里时随便。最让敬武难以忍受的,还是住学生宿舍的孤单与寂寞。

每天放学钟声响过,师生们退潮一般地离开之后,牌坊中学就成了一座死气沉沉的庙宇。吃过晚饭,敬武不知道干什么是好。他不可能老是呆在姐姐姐夫家里,也不愿意到教室看书,于是孤魂野鬼一般地在校园及周边乱转。好在附近有个部队抽水房,他时不时去广广黄那里坐坐,后来又跟着广广黄打上了篮球。

夜深人静,当敬武不得不走进空荡荡的男生宿舍时,他的情绪总是低落到了极点。最初那段日子,灯一关,老鼠就在宿舍里横冲直撞,相互撕咬,吱吱乱叫,吓得他汗毛直竖,胆战心惊,根本就没办法入眠。好多次,他用被子蒙住脑袋,浑身瑟瑟发抖,睁大眼睛等待着天明。为此,敬武不止一次偷偷地哭过。后来,男生宿舍住进了几个高年级的同学,这种情况才稍有好转。这些调皮的学生甚至半夜三更不睡觉,关起门窗打老鼠,把灭鼠行动视为一件开心而又快乐的事情。

因为基础太差,敬武到牌坊中学没有升级,而是重新从初一读起。这一年,他已经十五岁,比班上的其他同学大两三岁。他岁数在班上最大,身个儿在班上最高,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他大姐,英语老师是他姐夫,自然能得到很多特殊的关照。

敬武就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乐得屁颠屁颠的,整天忙着记考勤、管纪律,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俨然一下子成了个人物。

方红梅提醒他,不要光顾着过官瘾,还要把学习搞好。成绩好是当好干部的前提,自己进步了,才有资格管别人。

敬武点头称是,说自己一定会两者兼顾,处理好学习与当官之间的关系。结果,他还真做到了学习当官两不误,取得了双丰收。初一每次大型考试,他的主课成绩一直保持班上前三名。

进入初二后,也就是刚刚开始的这个新学年,学校对教师分工进行调整。方红梅因为怀孕,没有跟班上,继续教初一。王加根到初三毕业班把关,不再兼任初二的课程。敬武一下子失去了姐姐姐夫的双重保护,必须靠自己打拼。班主任拿掉了他的班长职务,任命他为体育委员。虽说还是班干部,毕竟降职了。他在心理上多少有点儿不痛快,算是一个小打击吧。

与初一相比,初二增加了物理和政治。学习任务加重了,又不像初一那样“炒剩饭”,敬武明显感觉到了压力。他在学习成绩上的优势很快丧失,初二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就考砸了,从班上的前三名掉到了五十多名,打回原形。

与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形成鲜明对照,敬武的身个却在快速增高。身高已经超过一米七,比王加根还要高出半个脑袋。还有一样进步比较快,那就是他打篮球的技术与水平——这主要归功于部队抽水房的广广□□武爱上打篮球,一半儿是因为孤单寂寞,一半儿是受了广广黄的影响。

广广黄是驻军部队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受过专业训练,技艺精湛娴熟。他一个人驻守在抽水房,同样孤单和寂寞,也有找人沟通、交流和玩耍的需求。他遇到寂寞难耐的敬武,真可谓干柴遇烈火,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了固定的球友。只要有空闲,他们就会聚在一起打篮球,两人对攻。

与高手过招,敬武的球技进步很快。遇到牌坊中学与外单位进行篮球比赛时,他总是作为主力队员上场。因为擅长打篮球,得到体育教师的赏识,每天做课间操,都让他吹口哨、喊口令。

敬武因此感到风光无限。

方红梅却忧心忡忡。篮球打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如果考不上中专或高中,初中毕业后还不是得回家耕田种地!她坚定不移地认为,敬武之所以学习成绩断崖式下降,就是因为喜欢打篮球。打篮球让他分了心,占用了他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阻止敬武不务正业,让他回归到搞学习的正轨上来。

方红梅叫王加根与敬武好好谈一谈。

“你与他谈不是一样吗?干嘛非要我去谈?”王加根显然不乐意,质问方红梅。

“我的话他不听。你找他谈,或许作用会更大一些。”

“这是什么逻辑!”王加根恼火起来,“你是他亲姐。你的话他不听,未必他会听我这个姐夫的?莫名其妙!”

方红梅不好再说什么了。

她讲的是实情。她已经利用敬武回家吃饭的时机,唠叨过好多次,三令五申,叫他不要打篮球。对他约法三章,规定只能在周末不上课的时候打个把小时。敬文根本就不予理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把大姐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王加根不肯与敬武谈话,也有他自己的顾虑。

因为看不惯敬文的言行举止和作派,他有时在方红梅耳边聒噪,批评敬文轻狂、自私、学习浮于表面,不懂得尊重别人,不知道感恩,甚至抱怨岳父母对敬文宽容过度,姑息养奸。结果引起方红梅的反感。

她责怪王加根心胸狭窄,容不下她大弟,甚至认为王加根是在嫉妒敬文,因为敬文长得英俊,活得潇洒,才华横溢。直到敬文高考落选,方红梅才认同了王加根的那些观点。不过,她心里服了,口里还是不服,曾多次开玩笑说,敬文马失前蹄,不幸中了他的口毒,责怪王加根是个乌鸦嘴。

有了前面的教训,他当然不敢管敬武的事情。他已经意识到,在老婆面前谈起她的娘家人,必须把握好分寸。心里不满,语言上也不要表达出来,否则就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

忍着吧!让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烂在肚子里。不过,敬武的成绩下降得这么厉害,他还是非常着急。

带敬武来牌坊中学读书,除了分担老人的负担,他们还承担着帮助敬武升学的重任。如果敬武将来有出息,对老人也有个交待;要是敬武读几年书之后,连普通高中都没考取,那就辜负了两个老人的期望。他们脸上肯定没光彩。

王加根没有与敬武谈话,私下里却找到了敬武的班主任。

班主任黄老师听过加根的疑问,似笑非笑地回答:“敬武的学习成绩下降,与他的智力水平和打篮球关系不大,主要原因还是他分心了。据学生们反映,他与班上的一个女生在谈恋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