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上天再一次眷顾了沈夜北——豫州首届民选大会,获得了超出世人想象的巨大成功。
诚然,豫州本地百姓其实尚不具备能够参选的、最基本的现代正直素养,或者说他们中绝大部分人甚至连参选对自己人生的意义都不明白。可此次残酷的旱灾让这群在上层社会眼中“愚昧无知、贱如蜉蝣”的黔首们,急需一个渠道来宣泄自己的悲伤、愤怒以及对改善未来生活的、不抱希望的最后一点憧憬。
——用后世平行世界里某句俗话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为此意。
对于沈夜北而言,两周时间足够他“灾情善后”与“筹备选举”两手抓了。比起用钱就能解决的灾民重返家园问题,后者反而成了他这段时间忙碌的“重头戏”。
官员民选。
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难。首先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保证参选率;其次是确保投票有效性;最后也是最最关键的,则是减少直至杜绝此次选举中的贿选。
——毕竟,单就选举这一项,这可是一片用十个土鸡蛋(或许更少)就能换一(政)张(治)选(权)票(力)的神奇土地。
后世史书上记载,此次选举中沈夜北直接向当时的楚国朝廷请求出动了湘军、淮军两部共计五万新军,以外地军队力量确保参选官员在选举前无法做出任何私下贿赂选民的举动,同时发动各府州县的基层吏员及乡老参与到宣讲、传达选举流程及统计选票的行动中去。
参选的官员们大部分都受过西式教育,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从心底里相信外夷那一套“民选”治度——你总不能指望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能够用这套理念骗过别人;更何况灾情期间大部分官员确实人事儿没干过一件,就算他们再怎么舌灿莲花,可事实就摆在那里,老百姓也不是傻子,能任由他们糊弄鬼。
于是,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神奇的景象出现了。
“惟上是从”了几千年的帝国官员们,头一次被迫低下高昂的头颅,开始频繁奔走于各县、乡之间,对着自己从来就看不上的泥腿子们“汇报”起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政绩”……
“滚吧你!”
“狗官!”
“你他妈还要脸吗?你M的脸是批发的吧?”
……
绝大多数竞选者台下,百姓们都是这样的反应,也只能是这样的反应。若不是一旁负责维持秩序的军人挡着,群情激奋的豫州民众甚至能冲上台去把这帮尸位素餐甚至倒行逆施的官老爷们给手撕了。
然而就在这遍地混乱之中,却真的有极少数官员得到了百姓们的理解与支持。这一小部分人里就包括此前因赦免白莲教徒而被罢免的咨议局议长,杨铎。
“……我庄重承诺,若此次当选我将做成以下几项。第一就是灾后重建,以最快速度恢复民生,让大家伙儿都能过上安生日子;第二,招商引资,开放管制,大力发展经济,解决咱们豫州百姓的饭碗问题;第三,普及教育,让咱们豫州的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最后,整治贪腐,还咱豫州一片水绿天青!”
台上的杨铎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百姓们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他们这么做,并非仅仅因为这一番热情洋溢且接地气十足的竞选演讲,更是因为,在一众封建官僚中,杨铎绝对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当其他官员都唯上命是从地为了镇压白莲教、无视民生把普通百姓关在家里不让出门、放任民不聊生时,只有他杨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拼着被朝廷追责的风险以赈灾和保证民生为重,对白莲教则采取怀柔和劝抚策略。在他的“抗上”之下,豫州百姓不知躲过了多少人祸、也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而活了下来。
“杨大人,咱们支持您!”
“为民做主的好官,不选他还能选谁?”
“俺大字儿不识一个,也不明白这啥选举到底是个啥,但俺这次就选您了!那个……杨大人,话说回来,您名儿咋写来着?”
……
底下衣衫褴褛的百姓们七嘴八舌,现场乱的一匹,但气氛却是出了奇的好。
在人群注意不到的地方,沈夜北安静地看着这一切。一旁的秦兵轻声问道:“动用军队维持岷渚选举秩序,是不是多少有点儿抽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