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剩下,老郎中自己守着医馆,盼着俩儿子回来,后院也没什么不方便进人的。
后院的炉子还没灭,秦璋又往里添了点柴火。
秦子平被领进一间厢房,老郎中在屋里给他处理伤口。
言今和秦璋,倒是想进屋帮忙。
但是秦子平不让,他怕自己没忍住会喊出声,还担心要是哭了,就全被瞧见了。
小孩性子倔,还要强能咋办。
言今与秦璋,索性就坐在院子里,边烤炉火边等着。
秦璋坐不住,四处溜达,从屋檐下挂着的竹篮子里,翻出来三两个土豆地瓜。
“媳妇,你饿不饿啊,瞧我找到啥了,我给你烤点吃。”
言今苦笑出声:“不问自取视为偷,我来烤,你去同老郎中说一声。”
秦璋落了座,用肩膀轻撞了言今一下:
“你刚刚愣神想什么呢,我那么大声,知会过老人家了,你都没听见啊,等到一会结算药钱时,我多添几文钱,全当这是咱们买的不就成了。”
言今:“同人家说过了就好,我刚刚思来想去,觉得今天晚上的事,还是要告诉你。”
秦璋把土豆地瓜,全都在炉子上摆好后乐了:“你不说,我也知道,你们绝对不是沿着河边瞎溜达,才耽搁那么久的。”
这事要换成他小姑秦红霄,玩起来没心没肺,秦璋倒是信。
言今诧异:“那你走来这一路,怎么都没再问过。”
秦璋:“一来心里着急秦子平的伤,没顾上,二来你要想说,早晚会告诉我的,不想说的话,反正你俩都没啥事,不讲就不讲了呗。”
言今失笑,然后就将秦子平因何受伤,她带着这孩子去偷偷见过王氏,如实都说了一遍。
讲完后,言今正色道:“我其实答应了子平,不把这些告诉给你的,可我转念又一琢磨,马上要带他回秦家了,关于王氏这个生母,他对你这个亲生父亲都做不到,把心思说与你知道。回到秦家,若是家中人,总是当他面提及王氏,只怕他心里是要难受的。”
秦璋沉默了好一会:“我明白你意思,你是新妇,又是这臭小子的后娘,有些话你说深说浅都不合适。放心吧,回家后我会把话说明白,叫全家人别提王氏,也别当着孩子面,说王氏如何不好。媳妇我谢谢你,我知道你说这些,都是真心为秦子平好。”
秦璋明白她意思就成,言今又说道:“三姑的情况你也瞧见了,裴家私塾确实不能叫子平再去了,我回来的路上怕他睡着,一直同他讲话,问了他都念了什么书。三字经,千字文前两年就学完了,如今论语,孟子正在读,诗经,礼记也有接触一些,接下来他再长几岁,还该读春秋,史记,汉书了。”
言今顿了下:“你若信得过,我可以教他,而且我与他说好了,还会教他些武艺傍身。”
亲娘与后娘,到底是不同的,哪怕是好意,也得先说明白才行。
言今只是不想,日后她管教严的时候,被人误会存心苛待。
她向来谨慎,话先说在前头,是她做事的习惯。
但是秦璋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今今,你是不是因为,白天在私塾里,你明明拦着我没错,却被我一顿数落对我失望了。现在你肯亲自教他,我谢你都来不及,可你却解释这么多。”
言今点点头:“没错,你白天里的样子太不克制了,我不至于生气,但确实怕你误会,把话讲明白对咱俩都好。”
言今从来不会委屈自己,本就是秦璋做错了。
她不会因为,想叫秦璋心里别内疚,就委屈自己压下不满去安慰他。
秦璋心里更堵得慌了:“既然说到秦子平了,那我就同你讲讲王氏,还有刘氏吧。”
“我同王氏是娃娃亲,我爷当县令的时候,她爹是县丞,还拜我爷当了恩师,所以我们两家算亲上加亲,我与王氏青梅竹马,说句你不爱听的话,我从小就知道,长大了她是要当我媳妇的,所以我得了什么好东西,全都一股脑儿给她送去,也认定了这辈子我媳妇就是她了。”
言今相信,秦璋对谁好,是能做到这份上的。
哪怕一碗水豆腐,只要他觉得这是好吃的东西,都要递到她面前,叫她也尝一尝。
“儿皇帝登基,太后当政,重用外戚,各地就开始民不聊生。那年整个定州大旱,紧接着就是蝗灾,地里颗粒无收,我记得可清楚了,好好的庄稼地都是一道道开裂的沟壑,我爷手捧着旱死的稻秆,同那些庄稼户哭声一片。可朝廷的赈灾钱粮迟迟没到,我爷没办法,将县里打仗用的屯粮给开仓了,也是因为这件事,他才丢了官,我爹也参与其中被廷杖二十,爷俩一起流放了三千里,我奶一着急病倒就再没起来,我爹路上伤势严重也去了,只有我爷捡回来一条命,但是腿也瘸了。”
言今光听着,都能想象到,秦家当时,一定像天都塌了一样。
她没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
秦璋缓了缓,用一截树棍,给炉子上的土豆地瓜翻了个面,又接着说道:
“其实开仓放粮的事情,只要没人揭发,朝廷上下都庸庸碌碌,根本就没人查。可是王氏的父亲,也就是我那个老丈人,明明府衙内他们几人起誓保密,以一县百姓的生死为重。结果他却将此事,暗中告发给定州的府尹,那位府尹大人又禀明了朝廷,自己因此调去帝都做了侍郎,我那位岳父也取代我爷,成了新县令。”
“我知道这事不怪王锦绣,当时她怀着子平,整天以泪洗面。我安慰她,虽然秦家败落了,只要有我在,拼了命我也会叫他们娘俩不受委屈。”
“结果她怀孕到五个月时,王家来接她,若是不回去,我岳父就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她哭着说对不住我,然后就回了王家,几个月后她都没露面,只把生下来的秦子平给我送回来了。”
言今伸手,拍了拍秦璋的手臂。
虽然相处下来,言今早就觉得,秦璋不是那种,会对女人拳打脚踢,把妻子打跑的人。
但她也没想到,流言蜚语不但不可信,这传言与真相,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秦璋冲着她笑了下,依旧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那会我们一家老小,已经回到村里去了,孩子送回来时,我也给了王锦绣一纸休书,气不过我那个岳父邀功告密的做派,我破口大骂,村里传什么闲话的都有,说我把怀孕的发妻打得半死,回了娘家生下孩子就死了,我也懒得解释,也想叫子平就当他娘死了,省得长大后,知道两家乱糟糟的这些事情。”
自己的亲姥爷,害得自己的太爷爷丢官流放。
还把秦璋的爹,也就是秦子平的爷爷,弄得挨板子,最后伤重死在了流放路上。
原本的亲家变成了世仇,而继承了两家血脉的秦子平,他不知道,至少在秦璋看来,是最好的结果了。
秦璋把一个烤好的土豆,忍着烫,剥掉一半的皮递给了言今:
“我承认,我对秦子平没耐心,其实我每次看见他,心情都很复杂,我忍不住就会想到王氏,想到秦家当年,差点家破人亡,以及我爹我奶的死。我也是因为这个,索性就把他送到三姑那养着了。”
秦璋承认他不是个好爹,但他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很多恩怨放不下。
父子俩越疏远,关系越恶劣,秦璋哪怕现在想对这个儿子好,他都有种不知道该做点什么的感觉。
最后就变成恼羞成怒,又是一顿打,越来越形同陌路。
言今吃了口土豆,指了指地瓜:“别光说话,那个我也想吃,看看好了没。”
秦璋一脸愁容,被言今这么一打断,反倒乐呵呵的又开始剥地瓜了。
“我和王锦绣的事,大差不差就这些了,我再同你说说刘氏吧,她是隔壁村保长的女儿,也是他们村的大户,她爷与我爷是自小的交情,就像我与耿忠一样。这门亲事是我爷流放,赶上儿皇帝亲政,大赦天下他得以回来,那会老爷子一身的病,就怕自己撑不住给我定的这门亲事,我跪在他炕沿边,哪能说出不愿意的话,所以我就答应了。”
“我同刘氏是盲婚哑嫁,大婚前也没见过。她也结过一次亲,但没有孩子,起初一切都挺好,那会秦子平才两岁,没送去我姑那呢,我想着有个人照顾他也不错,那会秦家不像现在有份家业,我俩叔,还有我和小珑,都是拼了命的往家里赚钱,只要有钱赚,上山拉木头,帮别人家收麦子,往县城里送货,甚至跟着镖局跑镖,我全都干过。”
把烤好的地瓜递给言今。
言今接到手里,没吃完有些凉了的土豆,被她放回到炉子上。
她本想热一热,一会再接着吃。
秦璋拿起来,也不嫌儿,两三口就把土豆吃了。
“可我就没想到,刘氏知根知底,爷爷那辈关系还那么好,她竟然私底下,对秦子平又打又骂,大冬天下雪,把雪团成个球往孩子衣服里塞,做绣活还用针去扎小孩屁/股,两岁孩子能讲明白什么,她又全是在看不见的地方下手。后来是孩子总哭,我二婶生养过孩子有经验,觉得不对劲,同我四婶偷摸给孩子带去她们院里,仔细检查了一遍才发现问题。”
言今听得,连地瓜都吃不下去了:“稚子无辜,就算不是亲生的看着厌烦,手段也实在是下作。”
秦璋:“谁说不是呢,好在四婶那脾气镇得住刘氏,发现后就把孩子强行留在她院子里了,要不然,我走趟镖回来,能不能见到秦子平还活着都两说,这次外面的流言蜚语到没冤枉我,刘氏确实被我一顿好打,人都起不来了,是被刘家的人抬回去的。”
言今:“换我的孩子被人这般对待,我只怕连她那条命,都不会给她留的。”
言今一脸杀气,秦璋只觉得后背都在冒凉气。
他赔着小心说道:“今天在私塾,我确实是因为有刘氏这个前车之鉴,下意识就觉得,当后娘的没有对孩子真心好的,想到秦子平小时候那些糟心事,我脾气就上来了,我保证再不这样想了。”
言今就算私塾那事,心里确实不痛快。
但秦璋父子俩的遭遇,听下来一遍,那点不痛快也就没了。
这爷俩,也是真够不容易的。
言今把手里的地瓜放下,沉吟了一下后说道:
“既然今晚上,说的话都同孩子有关,那我也有一件事情,之前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与你讲,索性今天也说了吧,秦璋,要是我这辈子都不能生儿育女的话,你能不能接受,只管说心里话,若你接受不了我也能理解,我自有办法,叫咱俩体体面面的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