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粮食被浪费,虞巧儿赶紧使唤许秀云去院子里摘黄瓜跟西红柿。
冷面之所以叫做冷面就是因为面跟汤都是冷的,但是现在没有冰块,所以虞巧儿决定先把汤做出来放到一旁冷着。
这样闷热的天气就该吃点开胃的,所以虞巧儿准备挑个酸汤。
拿出四个大碗,分别放入葱姜蒜跟一点辣椒面,泼热油激发香味之后在接着往里面倒入生抽酱油跟陈醋,许秀云口中,各种调料都要多放点,两个孩子的就放少点。
香油跟麻油在这时候都还无比珍贵,也就庄和光是个营长,家里才有这个,岛上许多普通人家家里都只有盐跟醋,连糖都是奢侈品。
虞巧儿每个碗里都放了半勺,然后在心里夸自己大气。
最后再放一勺糖,这糖还是虞巧儿跟庄和光第一次见面那天,庄和光在供销社买的,那时候虞巧儿也没想到兜兜转转,剩下的糖也还是到了自己手里。
这时的汤底已经调好了,往里面加清水就可以了,虞巧儿用新买的烧水壶烧了了一壶开水然后放在地上晾凉。
再另起锅烧水煮面,把面煮好的放冷水里泡着,等会儿要吃了就可以直接捞起来放到汤里。
煮过面的水也没有浪费,虞巧儿往里面扔了四个鸡蛋,水是烧开了的,鸡蛋放进去等吃午饭的时候再拿出来应该能够被烫熟。
至于黄瓜跟西红柿,肯定是到饭点了再切丝切片更爽口,现在统统都放进清水里泡着。
虞巧儿将围裙脱下来挂在厨房的门上,擦干净手想去院子里的摇椅上躺会儿,却听见外面有人敲门。
这个点会是谁呢?
许秀云快步走到门口,想要透过门缝看清楚来人,门外却直接自报家门了。
“嫂子,是我,小周,营长让我来给你送来本书,方便把门开开吗?”
最近学得如初如狂的许秀云立马出声答应,然后麻利地开门。
“什么书?什么书?”
小周在门口将两本书递给许秀云,这时虞巧儿也走过来了。
定睛一看,发现许秀云手中的两本书分别是黄色封面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及蓝色封面的《新华字典》。
这两本书在后世都很常见,就算是孤儿院长大的虞巧儿也是读过的,但是从没见过这样封面的版本。
送走小周之后,虞巧儿跟许秀云就拿着那本《十万个为什么》翻了起来,惊奇地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十分大胆、有趣且实用。
在后世,这类科普类的书籍默认是给儿童看的,所以内容自然偏低龄化,又配上了大篇幅的精美插图,可能几页就讲述了一个科学原理,只能称得上童趣而已。
但是虞巧儿手里这本70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除了带有时代印记的红色标语,里面甚至试图教会你面对轰炸机该怎样打以及怎样用高射炮将敌人的飞机打下来等等,看得两人目瞪口呆。
这本书印刷排版密集,满满都是非常实用的知识,虞巧儿已经开始学着目测距离了。
“300米,面色可测,五官不清;400米,头肩分,面不清……”
可惜现在没个高点的建筑能让她来目测一下距离。
许秀云则看起了另一本《新华字典》,书籍内页写着定价1元,能看出原主人很爱惜这本书,除了内里的一些纸张因为受潮微微有些翘边之外,没有一丝褶皱或者损坏,所以许秀云翻动的时候也格外小心。
虞巧儿觉得庄和光送回来的这两本书挑得都挺好,一本可以教两个孩子识字、写字,每次学会一点又能再在另一本书里面找出来一些有趣的知识教给他们听。于是许秀云当即拍板决定,下午就得让两个孩子学点东西,哪怕就是念两页书给他们听也是好的。
为了在行动上表示对好姐妹的支持,虞巧儿决定提早开饭,重新生火加快把鸡蛋煮熟的同时将黄瓜切丝西红柿切片,不一会儿四碗不那么正宗的冷面就已经做好了。
作为专业厨子的虞巧儿对摆盘还是颇有讲究的,4到6片西红柿半浸在酸汤左边,右边则是一把黄瓜丝,而对半切开的水煮鸡蛋放在了中间偏上的位置,春联的横幅,而碗心那把香菜就是一个福字了。
孩子们对于早点开饭丝毫没有异议,毕竟他们此时还不知道下午得开始读书写字了,还以为可以像平时那样听完评书就去抓知了玩。
两个孩子捧着自己脸还大的碗觉得十分新奇,安安大着胆子尝了一筷子之后惊讶出声:
“妈妈,冷的!”
虎子闻言立马也跟着吃了一口。
“冷的,但是好吃,还不热。”
虞巧儿对两人的捧场很满意,但是她还没忘记下午的正事。
“这个叫做冷面,你们知道冷面两个字怎么写吗?”
两小只齐齐摇头,虞巧儿适当的卖起了关子:“先把面吃了,等会儿让你们秀云姑姑教你们怎么写。”
许秀云跟着嘿嘿笑,也不说话,心里却在想虞巧儿带孩子可真有一套。
早早地吃完了午饭,正午时分许秀云带着两个孩子在去了他们卧房,而许秀云则在隔壁床上听着许秀云对两个孩子的谆谆教诲开始睡午觉了,没办法,正午时分蝉都老实收声,人还能不犯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