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
光没能说完那句话,这时,刚刚给其他人翻译完的杨海抽空上前来,打断了光:“藤原先生,您怎么这么晚才过来。我们都接待了好几拨来参观的人,我还以为能早点遇到您。”
“杨先生,方才我陪同朋友先去看字画了。从本馆走过来黑田纪念馆这边的会场,还是颇有点距离的。”佐为微笑道。
“是啊,弈棋馆的展品这次不是重点。这次展览的重心都放在本馆的字画上了,尤其是刚刚被修复的雍亲王题书堂数十幅圆明园绢画。您刚刚有看到绢画了吗?”杨海问。
“是,我细细品赏过12幅圆明园绢画了。”佐为叹息。
“重彩工笔画补全了现代人对圆明园的想象。东博的学者一见该画被修复好了,便和王院长商量着要举办文物展。”
佐为一听到这话,哪还忍得住,就长叹道:“百闻不如一见,康熙年间的圆明园当真美如仙境。我也只能在绢画里憧憬了。昔年‘樱田门事件’后全日本风声鹤唳,御城棋差点停办,四家棋士都说圆明园之昨日就是江户城的明——”
佐为!你又来了!你为什么在博物馆一放松下来就开始想念虎次郎啊!光上前去拼命扯佐为的袖子,示意他住口。
海生和熏虽然知道佐为来自古代,但没想到佐为居然连樱田门事件都知道,都很吃惊。再看杨海愕然的表情,光都在心里抓狂了。
这佐为跟小孩子似的,老是说溜嘴!佐为这才察觉到自己说了什么,忙不说了。
光捏把冷汗救场道:“佐……佐为最近在看江户时代的记录片呢!”
光说着边瞪佐为一眼,佐为朝光鼓起包子脸。
对于佐为来说,博物馆这种地方,就是充满了他自己、他和虎次郎回忆的地方,很容易就放松下来。再说,佐为也很少能找到机会说说虎次郎的事情。
光本来想朝佐为发脾气的,但是一看到佐为这么可爱的模样,光又发不出脾气来了,心里无奈到极点,反而有些想笑。
“原来如此,藤原先生,您真热爱历史呢,怪不得常常穿古装。”杨海不疑有他,微笑,“那您多来看看这个展览,这里有上下五千年的展品,一天估计还逛不完吧。”
故宫的穿藏蓝色唐装的几位讲解员都看向杨海,看到他对这位穿狩衣的公子这么殷勤,都交换了惊异的眼神。
“这是不久前复出的sai。”有人认出来,当时他们的王副院长也领着几名助手放下工作不管,慕名去日本棋院见sai了。
“藤原先生!”故宫的讲解员们纷纷解说工作,来向佐为鞠躬。
##
这次在东博见到佐为,其实故宫众学者也是心思各异。
昨晚,“中日宫廷文物展”在东博开幕,杨海和故宫团队在中华料理街围成一桌吃饭、喝茅台酒。
杨海和王副院长一个是职业九段,一个是业余六段,席间不可避免地谈论在日本棋坛的大事来。
王副院长说:“去日本棋院那天,sai见是见着了,人看起来才二十出头,我都不相信了。当时想和sai说话的棋坛泰斗太多了,我这业余棋手在日本棋院想观棋都没地儿站,只有塔矢老师的儿子来跟我们说话。后来我把sai约到上野来,才能说上几句话。sai本人倒是随和,气质优雅,对中国的历史还挺了解的。”
王副院长是根正苗红的北京人,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喝完酒后就会变得健谈。酒席间众人又纷纷上前敬领导茅台酒,大家都有点儿喝多了。
“你怎么回事,咱手上握塔矢行洋这张大王牌,怎么最后没能说服sai加入北京队。”王副院长看好友杨海一眼,半开玩笑地说。
“我尽力了,还有韩国来抢人呢,中国不如人,叫我当着安太善的面能说啥,只能避免提综合实力的事,搬出塔矢老师来和sai说说。你没看进藤君那个样子,好像我们在抄家伙抢他的宝贝似的。”杨海边喝酒边说。
中韩棋院乃至美洲、欧洲围棋联盟出重金找sai的事实,曾让日本棋迷口诛笔伐“吃相难看”。原本日本全国找不到sai,差点儿就要引发东京本部和关西棋院的冲突,最后竟然要靠一个韩国业余棋手在电视上揭示sai在关西的行踪,当场就被韩国KBS电视台直播大肆嘲笑。
日本棋院东京本部和关西棋院这两个各自为王的组织,本来就有恩怨,加上韩国记者的讥讽,国际上都颇有看好戏的意思。sai一出现,中韩棋院马上来抢人,没给日本棋院留一点儿余地。说句夸张的,这一系列事情,简直像给日本连扇几巴掌似的。
结果,日本的棋迷在连番的刺激下爆炸了,呼吁日本棋院改弦更张。据说绪方五冠王挺身而出,主动组织高层和各新闻会社修改制度,想为sai在日比赛创造空间。
sai的出现不止在棋坛掀起暴雨,众媒体多少也会提到sai。北京的《人民报》体育竞技版点评道:“sai虽然加入日本棋院,但说不定今后就要来中国。中国棋院得提升联赛实力,做好迎接日本两大围棋高手的准备。”
这话够直白的了吧,而韩国KBS电视台狠多了,韩国体育时评人直接说:“只有韩国才能让sai大放光芒。日本棋院还是算了吧,除非秀哉名人复活,带着当年统一围棋界和给吴清源定段的魄力,把新闻头衔战和地方选拔赛的制度全捶一遍,日本围棋才能彻底‘复活’。”
当时杨海看到这段话,在想韩国人真狠啊。毕竟,sai要加入日本棋院的三场定段赛,仿照的就是秀哉名人当年给吴清源定段的仪制。民调显示百分之九十的韩国人都敌视日本,韩国人确实是抓紧了一切机会要讥讽日本棋院。
杨海的心态算是不错,不一定非要抢到人不可,和sai见面对局也是好的。杨海百分百尊重sai本人的选择,但其他人就未必这么看了。
“杨海九段,你怎么不先挖了进藤三段去北京。我在想sai该不会是因为进藤三段所以才留在日本的吧。我看《围棋报》写他们两人关系很亲近,就像家人那样。”故宫学者团队中有个年轻的博士学生调侃道。
杨海摇头:“进藤君没兴趣出国,sai兴趣还大一点,进藤君去比幼狮战时,sai一直在问两国棋院的事。我是看出来了,要是没有进藤君在,sai可能真会去中国也说不定。”
“既然sai不排斥出国,那么来日方长,反正日本围棋实力这么弱,塔矢老师也不在,sai总有一天会受不了的……”故宫的人们议论道。
##
“藤原老师,很荣幸在东博见到您。”带着各异的心思,几位的故宫讲解员们都向佐为九十度鞠躬,暗地里打量着佐为这位翩翩佳公子。
这些讲解员本职都是故宫博物院的围棋文物研究者。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棋院当然是两个不相干的单位,但也不能说一点干系也没有。因此,他们心底都为佐为决定加入日本棋院感到不值和不解,还隐约对日本的围棋感到不屑,但明面上当然都不会表现出来,脸上保持着彬彬有礼的模样,说有风度的漂亮话。
“谢谢各位老师。”佐为说,向大家一一回礼。
“您难得来到东博,请问可以跟我们合影一张吗?”有人问。
光局促地站在佐为身边。佐为在棋院总会受到明星般的瞩目,但在东博也这样,这就让光有点儿难以消受了。
“各位,你们先让进藤君和藤原先生参观展馆,晚点再合影也不迟。”杨海看到光一副不安的样子,就对其他人说,又回头对佐为道,“这里有中日一百多件围棋文物,那我们不打扰你观赏了,你们自便,需要我们帮忙时就说。”
于是其他讲解员这才纷纷散了,回过头去照看各自负责的玻璃柜。
“杨先生,我还真的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佐为说。
光和熏都猜出了佐为想要干嘛。光一心一意地想看佐为如何向故宫借画,就待在旁边不说话了。熏则不敢相信地睁大了眼睛,脸涨红了。
佐为,平时虽然看起来很可爱、专注下棋,强大又与世无争的样子,但光知道,其实佐为比谁都要聪明,出手又快又准。只要是佐为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佐为对杨海说:
“狩野小姐是我和小光的朋友,也是京都的画师。她有个心愿,想临摹这《重屏会棋图》真迹,完成一面仿作屏风。我在想,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帮到她。”
在场所有人闻言,心中都满是惊讶。杨海则更是多出几分不可思议——进藤君和佐为刚刚都为她说话,这个柔弱的少女到底是什么人?
“京都的画师,狩野小姐?”方才那被杨海叫作“邓老师”的讲解员重复道,她是专攻古代美术的学者,对“狩野”这个特殊的姓氏反应奇快,“德川家康的御画师,狩野永德是你的……”
“狩野永德是我的先祖。”熏小声说,“我是第二十八代狩野派画师。我拜访过故宫的画室,用苏州双面绣技法仿照《重屏会棋图》绣出一面屏风,但那时我还是一介学徒。”
光是不知道这个姓氏背后的涵义,也不懂所有的美术名词,但在场人都露出敬畏的表情,包括所有身穿藏蓝色唐装的故宫讲解员。
海生、佐为、亮没有感到意外,他们显然早就知道了狩野一门的历史。
杨海不算太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故宫的讲解员对他小声用中文解释道:
“杨海九段,这个女孩子不得了,狩野家族从室町时代起君临日本美术,包揽了大半京都寺庙、城郭的绘画。天皇亲自赐族徽,德川将军都要礼让狩野家族三分。”
杨海听说后,非常敬佩。看来佐为的朋友也不是普通人。
“你说,你有一面《重屏会棋》仿作屏风?”邓老师重复道,语气里颇有丝不可思议,“我从未见过……你是如何用苏州双面绣技法临摹这画的呢?”
熏一愣,她到底年少,在众多游客和外国人面前显得很紧张,好像不知从何开始解释。
佐为温柔而清晰地说:“熏小姐是用刺绣丝线一点一点地将画中情景在金绢绣出双面,正反面都精美绝伦,她承袭周文矩的‘战笔’描法,不仅把李家皇室人物轮廓、棋局、第二重屏风中的妻子和婢女都绣得栩栩如生,还大胆地重塑《重屏会棋图》颜色。这些都是我在她工作室中亲眼所见的。”
海生和熏在旁一听,都很感动。佐为当时住在熏的工作室,看似成日在下网络围棋,原来都把熏的作品默默看在眼里。
光也说不出话来。其实佐为的话光并没有听懂,这些艺术赏析,佐为从来没有对光说过。佐为不说,是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懂吧?
——“你脑子里都是草吗,你都跟着藤原老师学到什么啊?”
蓦然间,亮严厉的话浮现在光的耳边。
内心忽然涌起一阵奇怪的郁闷,光不禁瞥了亮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