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海外进修医务人员入职的第一天,也是岭南医院“精神科”和“临床心理科”正式分科的第一天。
以前,精神心理科是合并的,而现在,更专业的谭立桐博士和林糖心被招聘进来了,分科得以实现。
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师,分工是很不一样的,前者主要负责开药,后者负责提供心理干预。这在英国等地早已是规范,但在国内专业人士稀缺的情况下,多数医院只能暂时将两科合并。
作为南方知名的三甲医院,岭南医院此次招聘了香港大学的临床心理师和英国毕业的助理心理师。有了这些海外人才,岭南医院正式按国际标准分科,目标是引入更先进的医疗模式,逐步走向行业前沿。
林糖心作为医院里仅有的两名心理师之一,身上的责任不可谓不重。
一天下午,林糖心接到谭立桐的电话,言辞间是对新下属的叮嘱,提醒她要看心理科的病人,工作还会包括精神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会诊评估,相关的讲座和培训她都要参与。
“中国内地的临床心理科远不如香港和英国那么成熟,你要对工作量有心理准备。”谭立桐耳提面命般地说。
“谢谢你谭博士,我没问题的!”林糖心应答,她的书桌上放着夏广白寄过来的《医学心理学》。
入职前的这几天,她都在看这本书,熟悉中文的医学术语。
***
林糖心入职的前一个星期五,叫“入职前的交流与准备日”。清晨八点,灿烂的阳光如蜜糖一般落在银白的医院大楼上。上面的“中国岭南医院”牌匾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中英医院建筑风格截然不同。英国的医院大多古老且分散,设在城镇的各个区域。而中国的大型医院则是集中在市中心,现代而摩登,占地广阔。
来入职的海外医务人员,分别来自欧美、澳洲的高校,都在会议室里交谈。他们交谈中不约而同地都夹杂着英语的医学术语。
林糖心比夏广白到得要早,她扎着马尾,穿着正式的衬衫西裤,手提一个黑色公文包,里面装着她的证件和毕业证书。
包里还有一封信,写着入职前的周五活动的事项,比如“到会议室报道,领取白大褂,和海外医务人员同事交流,11点去科室找上级领导报道”等等。
林糖心昨晚把这封信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实际上,林糖心昨天就没有睡着,她太兴奋了。
她感觉自己踮起脚尖,一直努力,终于触及到了多年前最向往的月亮。
——向着月亮出发,自己也会在群星之中吗?
上次面试到医院来,都没有找纪雪医生,这次一定要过去拜访她才行,祝贺她升上了副主任医师。
***
清晨八点,在会议室里,海外医务人员们排着队,在白纸上填写白大褂、手术服和护士服的尺码。
今天还不是正式入职,所以人们脸上的表情看起来要比正式工作时要轻松一些。
林糖心找到自己的名字,填写完尺码,在“临床心理学”科目上打勾,并在“留学国”一栏写下“英国”。
助理心理师的岗位仅招聘了她一人,其他同事多为各科护士或急诊、放射等科室的医生。
林糖心在桌上找到写着自己名字的信封,里面是她的工作吊牌。吊牌上印有岭南医院的红色圆形和十字标志、她的证件照和岗位信息:
“林糖心
助理心理师
临床心理科、精神科、神经内科“
林糖心又感到一阵激动。手心里沁出了汗水,她把吊牌紧紧握在手里,就像捧着自己身上一颗小小的心脏,有生命般地剧烈跳动。
***
这时,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女生走过来,看到林糖心填的表格,笑着问:
“你好,我看到你写的是英国毕业……听说这次只有两个从英国来的医生,其中一个是牛津的。你是那位牛津的医生吗?我之前的论文跟牛津的实验室有合作过……”
林糖心连忙摇摇头:“不是哦,我是伯明翰大学的。”她觉得有些尴尬,倒不是觉得自愧不如,而是不想抢了夏广白的风头。
“牛津毕业的医生是个帅哥啦,不是这个漂亮妹妹。”旁边另一个女生笑道。
林糖心听得忍俊不禁。看来,夏广白还没入职,已经成为女生的话题人物了。
穿白大褂的女生知道认错了人,连忙对林糖心说:“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的……”
林糖心微微笑道:“没关系洪医生。那个牛津的医生我也认识。他是个非常优秀的医生。”
林糖心本来就长得像个洋娃娃一样,这为同事说话的温柔态度顿时让人好感度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