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的课本教学时间结束,迎春开口问道:“师傅,武举的程文要考些什么呀?”
“武举要考四场,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先考武,再考文。
武艺要考举重,射箭等。
程文要考兵书的默写,还要写关于武功兵法的策论。
我知道的也就这些,你先慢慢学着,还要学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碰到武举的门呢。
我下次去镇上给师门里的前辈寄一封信,问一下武举的详细内容。
我们的师门里以前出过武举人,现在还有3个师媎师兄考过了童试,成为武生。”女侠说。
“好的,谢谢师傅,下次师傅去镇上可以带我一起去吗?”迎春问。
“可以,你就跟着我吧。”女侠答。
。
迎春爹在出发卖腐竹豆干的第四天上午回到家里。
迎春娘梅花待在家里,因为算着她相公快要回来了,所以留在家里守着。
迎春娘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和阿婆一起照看着家里的两岁小孩,都期盼着迎春爹苏柱早日回来。
听到敲门声,林春娘赶快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快步去开门。
迎春娘开门后,见到她相公模样狼狈地背着包袱,灰头土脸,看来路上是风餐露宿,过得不好。
迎春娘赶忙把她相公迎进屋里,她相公的平静脸庞一到家关上门后就笑开了花。
“卖成了!”迎春爹悄声对迎春娘说了一句。
迎春娘听到后也笑容满面,连忙带着相公去找阿婆。
两人一脸喜色地进屋,阿婆看到她们的脸色就知道事情成了,连忙让迎春娘把孩子带出去,阿婆先单独和她大儿子讲话。
关了房门,阿婆急切地问,“怎么样,卖了多少?”
“全卖光了。”迎春爹回道,继续说:
“临走前晚上迎春建议我直接上酒楼卖,我去了镇上的福天酒楼找掌柜的。
掌柜的没听说腐竹和豆干,也没听过菽乳,还犹豫呢。
我说这个比直接吃豆子更易消化,做出的吃食也多,还去他酒楼的灶房把这腐竹和豆干做了几道菜,他吃了这些菜后还是有些犹豫,开口说买一些。
最后我像迎春说的假装要去别家酒楼卖,和掌柜的说:‘别家酒楼有了这新吃食,你家没有,食客就选别家吃了。’
这酒楼掌柜的听了,连忙拍板,把腐竹和豆干都包圆了,我还趁机提了点价格,最后共得了3两银子。
还吃了一顿酒楼的饭。
掌柜的还说,如果下次再到镇上卖,先到他那去。”迎春爹说。
“三两银子!这要是再卖个三回,就要赶上家里一年的收入了。”阿婆惊叹地说。
“是啊,这东西真赚钱,我们以后全家都要投到这生意上面来。”迎春爹附和。
“我用一些钱买了些盐,家里的盐要用光了。”迎春爹打开包袱取出盐来。
“买些盐也可以。”苏家阿婆说。
等中午苏家人都回来,知道迎春爹回来了,大伙儿连忙关上门聚在一起。
迎春也在其中,其他小孩包括迎春的兄长在另一间屋子里看着孩子。
迎春爹再一句句地说了去镇上卖腐竹豆干的情况。
大家都惊叹不已,三嫂杏花也十分高兴,想着家里要发达了。
迎春见家里的豆腐生意要走上正轨也十分开心,想着家里要富裕起来了。
“你们三兄弟以后轮流去磨豆子,三位儿媳做腐竹和豆干,大家好好干,我们家以后一定非同一般。”苏家阿公阿婆一脸憧憬地安排着。
“好,我们以后一定努力做腐竹豆干。”大家都答应着。
全家人都喜气洋洋,迎春过后和女侠也说了这个好消息。
苏家大人没和小孩说这个好消息,还告诫孩子们不要和村里任何人说迎春爹这次去镇上卖腐竹豆干。
村里人问起,就说去镇上买盐。
第二天,苏家阿公阿婆的二儿子干劲十足地磨了豆子。
迎春爹因为去了一趟镇上,还把东西卖完了,所以今天不用磨豆子,做的活也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