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春去春又来 > 第33章 第 33 章

第33章 第 3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接到沈灵均电话的时候,徐锦英正和小妹徐锦兰在酒吧喝酒。

挂掉电话后,徐锦英朝徐锦兰晃了晃手机:“说曹操曹操到。”

“灵均?他说什么了?”

“小事,想让我们公司和他一朋友签合同,让他朋友承包我们公司食堂一档口。说他朋友缺钱,他热心肠,总想着帮这个帮那个的。”

徐锦英端起面前的酒喝了一口:“接着我刚才的话茬……我不是不知道孟总的心思,我也不是不知道,十九这个年纪确实是小了点。我就是……想推他一把。”

“我不是想逼他结婚生子。那不幸的婚姻、不孝的子孙,我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更何况他前两段恋爱谈得也都不顺。我真不是想逼他往围城里走。”

“我就是想,看看能不能让他找一个知心人。能和他说说话、交交心,让他别那么……孤单吧。孟小姐大概率不是那个知心人,但是他总得在这个寻觅的路上迈出一步吧?”

徐锦兰有些不解:“姐,从小到大,灵均一直都是比较开朗的性格吧。据我所知,他人缘一直很不错的,他现在虽然没有女朋友,但应该不会缺朋友的。怎么会孤单呢?”

徐锦英沉默了一会,道:“其实,我觉得——不光是我这么觉得,你姐夫也这么觉得——我们觉得,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儿子。当然,年龄、成长背景在那摆着,父母和儿女之间肯定有代沟,但我们所说的那种不了解,指的是,我们从来没有走进过灵均的内心世界。他的很多心事,我们都不了解。”

徐锦英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这完全是我们的责任。尤其是我。他和他爸还是挺亲近的。”

徐锦英轻轻叹了口气:“到了这个年纪,再往回看,诶呀,觉得……这些年,得到的、失去的,一样多。”

*

徐锦英生于安门市梁河县石沟子镇徐通村,家里兄弟姐妹五个,她是老大。和那个年代大部分的老大一样,她很早就开始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照顾弟妹、洗衣煮饭、下地干活。但幸运的是,她有一对思想开明的父母,他们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五个孩子一视同仁,即便家中十分贫困,也咬着牙让他们兄弟姊妹五个都读了书。

初中毕业的时候,徐锦英就知道,她的书读到头了——他们家是真的没有钱供她读书了。总不能让连小学都没上完的弟弟妹妹辍学吧?徐锦英早就对此有了心理准备,心中并不如何沮丧。她不打算留在家里务农,而是决定去安门打工。出发前那天,她妈妈拿出了陪嫁的旧皮箱,将她的衣服都整整齐齐地叠好放了进去,并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往衣服里夹了二十块钱。那几乎是当时他们家积蓄的一大半。

徐锦英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雪花膏工厂做工人,工资一个月十五块。徐锦英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每到月底,厂里就会免费给他们这些工人发一盒瑕疵品雪花膏。有很多工友都选择把这些雪花膏低价卖给别人,但徐锦英没卖。她从小就爱漂亮,但由于家里一直都很穷,她从没有条件收拾打扮自己。厂里给的雪花膏是她人生中第一件化妆品。她第一次将它们抹到脸上的时候,心中的喜悦难以用语言形容。

她不光自己用,也把它们寄回去给家人用。但她后来听弟妹说,她妈并没有把那些雪花膏全留下自用,她把它们中的大部分挖到了一个大铁罐里,散装卖给村里人,一勺三分钱。

徐锦英在这家工厂做了七年,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做到小组长,又做到部门主管。但在她二十三岁的那年,厂子经营不善,连着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徐锦英见势不妙,辞了职。正好,她妈为她说了一门亲,一直催她回乡相看。她便回了老家。

徐锦英当时正是怀春的年纪,她抱着期待回到了老家,结果大失所望。相亲对象是镇上的小学老师,长相一般、性格木讷、寡言少语,他极力反对她婚后去安门工作,甚至反对她出去工作。徐锦英不想嫁,但父母却觉得这个人为人老实,值得托付。在和父母拌了几句嘴后,徐锦英负气离开了家。

而这一次,她的目的地不再是安门,而是他们景南省的省会,容州。她之前就听人说了,改开之后,容州发展得一日千里,工作机会多如牛毛。徐锦英在心里立志,她一定要在容州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再找一个比那个小学老师好一千倍一万倍的男人,带回去让父母闭嘴!

在容州落脚后,徐锦英便开始找工作。她读过初中,长得漂亮又能说会道,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合心意的工作——在容州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场的化妆品柜台卖货。

徐锦英在这里又干了六年。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了沈霞举。

徐锦英记得,那是88年的12月30号,那天下了小雨。每到年关,百货商场的人就特别多,那天也是一样。但徐锦英当时一眼就在人堆里瞄到了沈霞举。他长得很高、很白、很帅,头发像是一朵黑亮的云,鼻梁悬得合宜,口角生得适度,脸上每一处瞧着都让徐锦英欢喜。再加上他身上那股子彬彬有礼的气质,活脱脱一个诗文里的“翩翩浊世佳公子”。

徐锦英对他一见倾心。而让她心里小鹿乱撞的是,沈霞举来了她的柜台!他说,他想给他母亲选一套护肤品。徐锦英热情地接待了他。

在沈霞举选定了商品,从钱包里掏钱、数钱的时候,徐锦英度过了十分煎熬的一分钟:她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少女时代和她要好的几个小姐妹,现在孩子都能打酱油了。父母几乎每周都会打电报来催她结婚,在容州财经大学读大学的小妹也经常受到父母的“骚扰”,让她来催她处朋友,小妹因此已经来朝她诉过两回苦。

徐锦英嘴上说不急不急,但心里还是有点急的——她现在都已经是众人嘴里的老姑娘了,再过两年,她三十了,还怎么找适龄的对象?

人生,该出手时就出手!

徐锦英看着沈霞举,鼓起勇气:“同志,请问一下,你结婚了吗?有对象了吗?”

沈霞举愣了愣神,随后道:“啊……还没有。”

随后,他便立刻垂下头去,从头把手里的钱又数了一遍,耳朵以徐锦英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了。徐锦英心中觉得有些好笑——明明看着也是二十好几的人了,却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青涩。

徐锦英不再犹豫,从记账的本子上撕下来一张纸,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她将这张纸推给沈霞举:“我叫徐锦英,这是我的地址。”

徐锦英又撕了一张纸递给他:“你能把你的名字和地址告诉我吗?”

沈霞举飞速地眨了眨眼睛,过了十几秒后,他伸出手,示意徐锦英把笔递给他。

他们两个人做了一段时间的笔友,随后便陷入了热恋。沈霞举毕业于容州大学,是工学博士,现在在一家军工研究所工作。对于这个女婿,徐锦英的父母很是满意,如徐锦英所愿的“闭嘴”了,他们连声说,还好徐锦英当年没嫁给那个小学老师,没和他们介绍的人谈对象。在大字不识一个的两人眼里,沈霞举就跟文曲星一样。

但徐锦英在了解了沈霞举的家庭背景后,心里就开始打怵——她害怕自己过不去沈霞举父母那关。两个人家庭条件差距太大了。沈霞举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沈霞举的父亲是容州大学的数学教授,母亲是容州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主教小提琴。

徐锦英一直担心沈霞举父母瞧不上自己。很多年后,徐锦英的婆婆也对她坦言,她和丈夫一开始并没看上她——一个出生于农村家庭、有四个弟弟妹妹、最高学历只有初中的女人,根本配不上他们的儿子。是沈霞举说服了他们。

这些都是后话。徐锦英和公婆的第一次见面风平浪静,沈霞举的父母态度虽然算不上热络,但也并不冷淡。他们给她包了个大红包,沈霞举的母亲秦灯还送了她一条金项链、一只翡翠镯子。

89年春,徐锦英和沈霞举结婚了。次年春,徐锦英发现自己怀了孕。这一年的国庆节,夜晚,伴随着鞭炮声,她和沈霞举的儿子出生了。沈霞举以大诗人屈原的字“灵均”给这个儿子取了名字。

沈灵均两岁那年,徐锦英工作单位附近新开了一家百货商场——这是一家外资集团所开的百货商场,许多徐锦英之前听都没听过的外资品牌在此安营扎寨。商场开业之后,徐锦英去里面逛了一圈,只觉得眼花缭乱。

作为一个在化妆品行业从业十几年、又爱美爱在脸上花功夫的人,商场里最吸引徐锦英的,是著名化妆品品牌Capet的专卖店。店里那些有着精美包装和出色功效的化妆品让她着迷,专卖店的售卖模式也让徐锦英有些吃惊——在徐锦英去过的所有百货商场、在徐锦英自己工作的百货商场,顾客都得隔着柜台买东西。顾客相中哪件东西,只能让售货员拿过来,自己无法去看去碰。

但在Capet的专卖店,柜台是开放的,徐锦英可以清楚地看到、碰到任何一件商品。这家专卖店的店长是个跟徐锦英年纪差不多的女人,她身穿一条很显身材的包臀裙,烫着一头时髦卷发,嘴上涂着浓郁的红色口红,看上去风情万种。她的服务态度很好,脸上一直带着淡淡的微笑,在买了东西后,她还会拿一个塑料袋帮她把东西装好,再用丝带系一个蝴蝶结将塑料袋系紧。

在Capet专卖店逛了一会,徐锦英的目光最终投向了店里的招工广告。

徐锦英下了决心——她要换工作!

在三十一岁的年纪,徐锦英放弃了原来稳定的工作,成为了中国第一批“柜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