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板眼里的轻视消失了,他竟然从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嘴里听到了‘商标’两个字?
她一个农村的姑娘,为什么会懂“商标”的重要性?
玉米鸡蛋不是没有,但像姜爱华家这么纯粹零差评高品质的鸡蛋不好找。
听骆川说她家一年种几亩地的玉米,全部打碎了用来喂鸡。
有些农民拿来的鸡蛋号称是玉米蛋,但他们真舍得顿顿喂玉米?根本不可能。
掺杂着喂别的,鸡蛋的品质一对比就出来了,可以说“回味”这个牌子在他百货的鸡蛋里已经是鹤立鸡群了,而在熟客中建立这么好的口碑,靠的是鸡蛋的品质始终非常稳定,没有掺假。
回头客们认准了盖回味这个章的鸡蛋,宁愿多花一块钱也要订,有时候要等上一星期也心甘情愿。
但姜爱华的意思竟是不答应他提的条件,不打算在他这里卖了?
李老板双手交握在身前:“我是看在骆川的份上给你这个机会,如果不是熟人介绍,你的鸡蛋不可能这么轻易地进入我的百货,也不可能卖出名气。”
姜爱华微微一笑:“李老板,在我第一次卖鸡蛋的时候,就已经在县的工商局注册了回味这个商标,在鸡蛋上盖章,我相信我是宁安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不是你帮我把鸡蛋卖火了,是我的未雨绸缪跟鸡蛋的好品质才打出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号,你拿这个当筹码来拿捏我,太不合适了。”
她把合同扔回给他:“签这种合同,我是自寻死路,只要回味这个名字还在,我的鸡蛋不愁销不出去,打扰了。”
她转身离开。
李老板目瞪口呆。
他完全没有想到姜爱华竟然这么硬气。
不是,谈都不谈,直接翻脸走了?这么冲动不像是一个成熟有头脑的人会做的决策呀?
她就这么胸有成竹?
姜爱华从吉盛百货出来后直接去找陈春花吃饭。
陈春花知道她谈崩了,非常惊讶:“开了什么条件?竟然逼得你不卖给他了?”
姜爱华道:“第一,合同两年一签,今年的鸡蛋价格降到一块二一斤,两年之内不许有波动;第二,每月最少四次送货上门;第三,三个月结一次货款;第四,吉盛是回味鸡蛋唯一的销售渠道,不允许销售给第三方,违反条约要按照年销售额的百分之2%以上10%以下罚款。呵呵,每一每都是掐着我的脖子定的,我为什么要签这种合同?没得商量。”
陈春花倒抽一口冷气:“他怎么敢提这种条件?!”
姜爱华道:“如果我的养鸡场有几万只鸡,每天能生产几千斤的鸡蛋,那这个合同我还可能真会签下来,一块二的价格虽然不高,但量大利就厚了,但我只有五百只鸡,未来就算是扩大规模,我家那五亩地也只能养一千只左右,多了我就照顾不过来了,而且鸡一多,玉米作为饲料跟不上,就会影响鸡蛋的质量,所以我估计养一千只就是极限了。”
陈春花已经觉得她很厉害了:“你一个人就养上千只鸡,多不容易啊,但是你怎么会一口就回绝了他呀?我觉得你们好好谈谈,他应该会退让一点的。”
姜爱华摇了摇头:“没必要,我觉得这个老板是在大城市里待过的,这些条款应该是抄别的大公司的……”
陈春花吃惊:“还真是!听说他在海市的食品大厂上过班,回来才创业的。”
姜爱华道:“那就是了,估计他原来所在的食品厂就是被压迫的供应商吧。”
陈春花目光复杂地看着姜爱华:“爱华,你不读书真的可惜了。”竟然能从一份这么不合理的合同就推断出老板去过哪里,她要是能上大学,肯定有大出息。
姜爱华无奈一笑:“春花姐,都过去那么久了,提它干嘛?我家现在这个样子,也没办法直接丢下不管了去上学呀!”
陈春花叹了口气,继而道:“你不用担心鸡蛋卖不出去,我这就跟老板谈一下,争取让你家的鸡蛋放在我店里卖。”
姜爱华点了点头:“好的,麻烦姐姐了,吉盛在他的柜台卖三块五一斤呢,而且基本上是顾客预订的,根本不愁销路,现在熟客习惯了在那边买,如果你老板真的愿意收我的鸡蛋,我会在工商局做一次公证,出一份正式的授权书,授权你们粮油店是回味玉米蛋唯一指定的销售店铺,如果吉盛敢偷偷冒充我的鸡蛋,盖跟回味一样的章,我就去报工商维权。”
我国1983年就已经开始实行商标法了,小打小闹的摊贩没办法抓,吉盛这么大的百货可跑不了,姜爱华相信李老板真敢这样干的话,报工商出动,一抓一个准。
陈春花笑道:“我觉得他可能会悔得肠子都青了。”
姜爱华道:“他那么大一个百货商店哪里就看得上我这点小生意了?我只不过不想让他太嚣张了,以为我卖鸡蛋全靠他,把功劳全揽他自己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