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是Em’ly的女儿哦,这条线索非常清楚了哦,讲的是后续故事呢,我现在怀疑的是willcox的另一个身份到底是什么?---混合身份,预言家,M,X,F都用过
看完霍华德庄园才明白,原来当年的痛苦果然不是那么容易迈过去的。纠缠了足足三年,都累了吧。第一次,在书里,我看不到Foster的感情了----他绝望了。他的潜意识已经非常非常微弱,奄奄一息了。
我最喜欢Foster的一点是,他的文字里透出的感情始终热烈而真挚,不论是快乐,悲伤,嫉妒,心酸全部都可以从文字当中读出来。但是,在霍华德庄园里,上半部分我还能看到一些感情,但在结尾的地方,我已经看不出感情了,就好像被耗了太久的人,绝望了。这种情况在他的短篇小说里反而会好一些。在莫里斯里则完全恢复了。所以,对于F来说,真正最艰难的岁月,应该是1910-1911年左右。
而且M在这3年里,要顾全大局的事情太多了。F到此时尚未知道真相,不论是过去的真相,还是此时面临的真相。
看过霍华德庄园,里面也有提到Masood,我才算明白了当年,Masood对F心中仅剩的那点微弱的潜意识的鼓励,有多么重要。哪怕Masood喜欢钱,但对F来说,这是他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了吧。无法责怪M,却又总被M拒绝,伤心得无以复加,最终只能向Masood寻求安慰了。
但是很神奇,从行为上来说,F远走他乡,他又一次做对了,虽然他不明白其中的曲折。但冥冥之中,他的直觉和决断力倒是很好的。
在霍华德庄园中,要抓住F和M的行为,还有对话,但对于没有感情的幻想和道理的论述,则应当跳过.
36章那句Helen站在过厅里,简直诛心。
其实这部书的结局真的是充满了悲伤和无奈。
最终也只是希望Meg能够把精神延续下去而已,至于自己,只是旅人罢了。
结局也只是具有财产处分权的Henry决定把Howard这个精神家园赠与M,将来由F的孩子继承而已。
不连贯,非常不连贯。只有住一晚时的讨论,悲伤,孤独,空洞无奈是真的。
看过霍华德后,倒是对短篇小说中的经济压力和过程中的悲伤痛苦隐隐有了理解。当年除了爱的伤痛外,两人还是面临经济上的困境,还有法律上的困境。
查了一下背景材料,当年不能去德国,因为在德国也是犯罪。所以,M的判断很准确,既然一样是犯罪,那么英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两人的家业,朋友,经济基础都在英国,这是最差环境中的最好选择。这是为了F本身,而F却解读成了M放不下太太。 F后来去了印度,但只要M在英国,那么M就会是F最后的后盾。
当初如果两人真去了德国,根据1873年德国颁布的法律,和1914年爆发的一战,两人肯定结局更为悲惨和颠沛流离,所以M不愧是M,在经济理性决策上,无比正确。
果然Xtabel是有过去的女人,在Maurice里,和这部小说里都有印证。而且M居然还宽容地原谅了。
不理解的是那个1,6也就是Oct.5,F认为那个早晨是原因。
全书是成书于1910年12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