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出身低微,祖父也就是个县丞,和长孙无忌所在的关陇集团没有交集,甚至和一些比较小的世家都没有比较的可能。
李义府本来可能还想再观望观望,但是却因为职务之便,提前知道了自己要被调动到壁州的消息。虽然壁州司马和太子舍人一样都是六品官,但是从中央官变成地方官,这眼看着仕途更加无望了。
他可不是个认命的人,尽管任命书会在几个时辰后的第二天下发,但是不到最后一刻,他还是想拼一拼。于是,他找到了同为太子舍人,素有“智囊”名声的王德俭,想问问他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王德俭对他说,“陛下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几番试探却被宰相重臣驳回。你如果现在站出来支持立武昭仪为后,就能转祸为福。”
李义府作为一个中书省六品小官,让他公然反对顶头上司中书令、长孙无忌这个太尉兼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及其他辅政顾命大臣组成的当朝实权集团,任谁看都像是疯了,如同螳臂挡车。但是,他都要被调往偏远地区,眼看仕途无望了,也没什么好顾及的了。
也算是“天助我也”,现在都已经是大晚上了,按理说,他一个六品小官也没有什么可能今天再见到皇上了,就算是真想向皇上表忠心也没机会了。但是,巧了不是,今天轮到王德俭在中书省值夜班,而中书省正设在太极宫内。
于是,李义府果断代替王德俭值夜班,借机向李治上表,请求罢黜王皇后,改立武昭仪。
所幸李治是个勤勉的帝王,虽然是晚上了,接到朝臣的上表还是及时查看了。在得知终于有朝臣敢站到长孙无忌的对立面时,李治便看到了打破眼下僵局的可能。
所以,李治亲切地接见了李义府,听他一番表忠心。然后,李治也得知了他第二天天一亮就要被调往壁州的消息。
哪怕是出于“千金买马骨”,李治也准备垂青李义府,当然不可能让他再被外调出京了。于是,李治当即否决了李义府的调任,还对他一番勉励和奖赏。
等李治回到后宫,高兴地告诉武昭仪此事后,第二天,武昭仪也让其母杨氏亲自去李义府家里慰问了他。
没过多久,李治便将李义府从做了多年的中书舍人位置上提了起来,升为四品的中书侍郎,也就是中书省二把手,副中书令。
从柳奭被贬到李义府升官,李治向朝臣们释放出越来越明显的信号,支持废王立武,就会有前途。
于是,一群本来在观望的人陆续开始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