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Own Words》,美国最高法院金斯伯格大法官的自传。
————
封雪目瞪口呆地看着赵逸池走进了教室。
只见他手上拿着一沓试卷,怀里还抱着一本书,漫步走到了讲台的位置坐下,教室的白炽灯在他身上打出了一圈清冷的光晕。
好看的人,走到哪里都自带光芒,让人不敢逼视。封雪不得不承认,她其实从来没敢认真看过他的脸。
所以多年不见,他在封雪的印象中已经非常模糊。每次回忆起来时,浮现出来的都只有他在光影中的一个侧脸。
惊鸿一瞥之下,难以描摹,只觉得神清骨秀,轮廓干净而锋利,眉梢眼角带着微微的冷意。
看着他在讲台上静静地做题,时不时翻动试卷,发出沙沙的响声。封雪不自觉地入了迷,呆呆地想,这个视角可真好啊——
正好可以依次看到他低头学习的时候露出的黑色发旋,往下是挺直的鼻梁、薄唇、下巴……
头发真多,封雪感叹,是学法的好苗子。
这个画面猛然让她想起,前世有一天她跟郑楠一起在教室里自习的场景。
她一边看着iPad里老师的课件,一边看着教科书勾勾画画,却看到郑楠的iPad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个男生低头学习的画面。
她凑过去,指责道:“不好好学习在这里看帅哥,被我抓住了吧。”
郑楠“啧”了一声,小声辩解道:“我在看自习vlog,不是开小差,这个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学习博主,我们院很多同学都看。这叫陪伴学习,懂不懂啊?”
接着画面一动,男生的正脸闯入了她的视线。
那是她时隔三年,再次看到赵逸池。隔着一块屏幕,一条网线,一个大洋。
偶然的一瞥,她还不敢确认,回去之后,她鬼使神差地在视频平台上搜索这个账号,才发现他仅仅发布了3个视频,居然就有了20万粉丝。
她挨个点开来看,视频内容很简单,都是记录在图书馆学习的日常,偶尔穿插去食堂吃饭,或者去买咖啡的场景,有种平淡的温馨感。
视频里没有人声,大多数时候出现的也只是他的半张脸,但即便这样,封雪仍旧可以看到弹幕在齐刷刷地舔颜。
不知道心里什么滋味,在封雪眼里,他一直是遥远又陌生的,现在却出现在咫尺之隔的屏幕里,仿佛触手可及。
原来咫尺天涯,是这种感觉。
她甚至宁愿他不曾是自己的高中同学,这样她就能像郑楠一样,心无旁骛地关注和欣赏。
默默关上视频,后来一次也没再看过,也没跟郑楠讲过两人高中的这段交集。
不过从郑楠的口中,她还是被迫知道了很多他的消息,知道他在准备LSAT考试,粉丝破了50万,申请上了Y大,去了纽黑文上学……
再后来,也许法学院的生活太过忙碌,他慢慢停更,就这样逐渐淡出了她们的八卦中心。
封雪再无心做题,想到自己做博主的计划,看着讲台上的赵逸池,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出现。
很快熬到下课,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她径直走向第一排。老师来评讲试卷后,赵逸池就坐到了前面的空位。
封雪心里有点打鼓,他可能会有什么反应?要是拒绝了她该怎么说?
但她强迫自己甩掉杂念,打算即兴发挥,这样看起来更自然。
赵逸池看起来还没打算走,他并未收起纸笔,而是支着下巴,翻看着手边一本厚厚的书。
于是她在他面前站定,仿佛两人早已熟稔一般开口:
“赵同学,你好啊。刚刚上课的时候我来晚了,不知道要不要签到啊?”
完蛋,她忘了自我介绍,如果他问自己是谁岂不是很尴尬?
赵逸池合上书,抬头看见女孩莹白的脸,挂着礼貌得体的微笑,目光直直地投向他。
他面上闪过一丝诧异,随即也温和一笑:“没事,我已经给你签过了。”
啊…封雪倒没料到这个回答,有点手足无措起来,下一步该说什么?慌乱地眨了眨眼,正左右乱瞄的时候,突然发现赵逸池正在看的书……
居然是金斯伯格大法官的自传《My Own Words》。
封面是金斯伯格大法官经典的半身照,她戴着黑框眼镜和白色钩织颈饰,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到脑后,沉静的目光中充满睿智和力量。
难道赵逸池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读法学院的目标了吗?封雪惊讶之余,又未免感到一丝酸涩。
金斯伯格大法官是所有女性法律工作者的偶像,封雪当然也不例外。但她当年在这个时候,单纯懵懂得像一张白纸。别说是美国的法律体系了,就连对国内法学教育的认知也是几乎为零。
而他在同时期,已经在看美国大法官的自传原著。
“你在看的是金斯伯格大法官的自传吧,这本书还没有中文版,在国内买不到。”
碰到了熟悉的事物,封雪的嘴巴比脑子更快,开始挖掘共同话题,“你未来…也想读法律吗?”
话题转得太快,赵逸池挑眉,微微摇头给出一个保守回答:“…倒也说不上,只是随便看看,当作课外读物罢了。”
显然他不打算深入这个话题,在封雪的预料之中。但她没有气馁,短短几句对话,已经让她大概摸出他的为人处事。
更何况,她早就知道他未来的选择,刚刚这个回答不过是不想交浅言深的一种客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