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得洞内,里头漆黑一片,只有几盏摇曳的烛光照亮了周围。洞壁上布满了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滴下的水珠在洞内回荡着清脆的声音。
沿着洞内的小路前行,里面有许多分支,仿佛是一个迷宫。如果不是有两个卫兵带着,外人根本不知道哪个转角通向哪个地方。
走了一会儿,洞穴深处渐渐传出沸腾的人声,道路也变得开阔明亮起来。来到一处大穴中,只见这里早已聚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每个人都带着面具,各种各样的摊位有序排列,商贩们高声叫卖,吸引着买家的注意。
苦儿凑前一看,有卖兵器盔甲的,有卖装饰观赏之物的,还有卖小动物的。只见一个笼子里面,关着各种珍禽异兽,那都是她从来没见过的动物。那些小怪兽在笼子里嗷嗷大叫,十分凶猛。
两旁还有卖小吃的。小吃摊上,香气四溢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烤肉摊的炭火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烤出的肉串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但仔细一看,烤炉架子上挂着的竟是一排排被开膛破腹的龙蛇、枯叶龟、水鳖之类的动物。而那些烤肉串都是一些红头蜥蜴、小刺嘴莺、八哥之类的奇怪食物。旁边的小贩熟练地翻动着肉串,烤得金黄酥脆。
四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市井的气息。商贩们热情地推销着自己的珍宝,买家们仔细挑选,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在市集的中间,一群人围在一起,争相购买一条六尺长的龙睛金鱼。龙睛金鱼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谁家要是养着这么一条巨鱼,一定很有面子。
在市集的一角,一位老者静静地坐在那里,手中拿着毛笔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他的字迹苍劲有力,古朴典雅。
范遥看了他写的字,不禁点头称赞:“没想到,失传多年的钟氏笔法,会在这里重现。”
苦儿诧异道:“是钟繇的笔法?”
三国时期有一个书法家叫做钟繇,其书法被历代奉为楷模,有“正书之祖”之誉,可惜他的笔法已经失传。《海岳名言》中记载,“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朝有个叫做智永的和尚,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用笔虽有八面,已然缺少了钟繇的古法。到丁道护、欧阳询、虞世南,笔法里钟繇的古法就更少了,渐渐消亡。可见,连这些书法大家都写不出钟繇的笔法。
范遥点了点头,赞佩道:“眼前这位老者,竟能将失传的古法写出来,真是太厉害了。”说罢,他走到老者身边,拿起他的书法,看得津津有味,喃喃自语:“我得把这个买回去,大哥他肯定喜欢。”
苦儿对书画不太感兴趣,见范遥看得入迷,便自己往别的地方逛去了。
来参加草市的人实在太多,商品又琳琅满目,她事事好奇,走着走着就和范遥分散了。
来到一个卖首饰的摊档前,这里的首饰都是市面上很少见的款式。她看见一支发钗上,镶着一朵牡丹花。
小的时候,小旺曾经给她送过一根用骨头、鲜花做的牡丹花发钗,想起那小家伙当年的杰作,不禁憨然一笑。
她拿起发钗,仔细地端详着,上面的牡丹花,是用玉石制成的,色泽均匀,晶莹剔透,观其石纹和色路,缜密而栗,所用石材正是那著名的冰晶山糖玉。
苦儿问那商贩:“老板,这个发钗多少钱?”
那商贩答道:“三十两。”
苦儿虽然觉得有点贵,但因为思念小旺的缘故,不知为什么特别想买。
正犹豫间,一个客人一把将她手中的发钗夺了过去,递给商贩一个金元宝,淡淡地说:“老板,这个发钗我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