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时候,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景康帝下旨,赐婚蒙骆王子与端嘉公主,但这一次不再是公主远嫁,而是蒙骆以驸马的身份留在京都为质。
景朝驸马不能参政,但按西戎的规矩,王妃却是可以参政的。
是以,蒙骆失去一切,整日里浑浑噩噩,天崩地裂的时候,端嘉公主开始在景康帝的支持下,插手西戎内政。
尽管这个进度很慢,但她至少已经接触到政事,以及政事背后的权力。
“真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
新落成的公主府里,薛宝钗一行人受邀前来赏花,眼看着连绵不断来与端嘉公主奏事的侍从,林黛玉惊奇地感慨一句。
“是啊,谁能想到呢。”端嘉公主笑笑,参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不曾接受过系统训练的公主来说。
这几日她一边向景康帝、太子等人求教,一边试探着在西戎留下暗探。
弄来弄去,筹备婚事反倒被抛下了,总归有内务府看着。她一个公主,谁敢管她绣不绣嫁衣抛不抛头露面。
“若是日后我嫁人了,也能这样自由,不被后宅的事情拖累,只专心致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林黛玉半靠在软枕上,露出憧憬又有些惶惶不安的表情。
她年少失恃,与父亲也聚少离多,唯一的倚靠只有贾母这个外祖母。按贾母的意思,以后是要把她留在京城的。
但京城不是姑苏,不是林黛玉熟悉的那个故乡。若是嫁了人,一个人孤零零地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宅子里,没有外祖母,没有姐姐妹妹,该多无依无靠啊。
林黛玉难免有些恐惧,比起去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家里,她更希望回扬州找父亲,或是待在外祖母旁边。这并非是她没有当好宗府主母的信心,只是单纯地恋家罢了。
“这还不简单,”端嘉公主见她眼露愁绪,安慰地笑笑,“如我一般招婿在家不就好了,若是林大人或是那夫婿不愿,你就搬出我的名号来。”
能说出这般话,端嘉公主是真把面前这些小姑娘放在心里了。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时满宫都在传她要远嫁西戎和亲的时候,只有她们不是只一味为她感到叹息,而是切切实实想法子帮她。
不管那本《西戎风土录》是谁的主意,总归林黛玉她们是真真切切做了的。
“到那时再说吧,”林黛玉叹了口气,眉眼间郁气消散了些,只是还有些轻愁,“也不知父亲在扬州还好吗,入秋了,可有添衣物,加餐食……”
林如海的事情,谁也帮不了她。薛宝钗几人对视几眼,只在心底叹了口气,转移起话题来。
说到婚事,除了已经定了的薛宝钗二人,迎春也有了消息。
贾母到底老辣,万寿宴那日在她的指导下,迎春表现得落落大方温柔可亲,倒真赢得了几家老夫人的喜爱。
都是人精似的人物,一看贾母的表现,谁还不明白她的意思。风头一过,那几家里的当家夫人就陆陆续续地就借口拜访贾母的名义到贾家来了。
其中最有诚意,也最合贾母意的,是参将刘家的长子刘玮。
参将是三品官,与超一品的国公府自然不能比。但父亲贾赦虽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在朝堂上却无半点官职,兄长贾琏也只捐了个五品同知的虚职,可谓是空有地位毫无权利。
刘参将官虽只有三品,但掌着京卫营,算是京城武官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他的嫡长子自然是要向上娶的,迎春嫁过去便是长媳,宗妇,算不上辱没。
除了这个,贾母定下刘家,其实也有点别的意思。
眼看着贾家这一辈的儿郎难有出息了,她若是一朝去了,贾家国公府的名头就要被摘了。人情倾覆间难免生事,孙女婿家里有权,倒是可以帮衬些。
更何况,刘家祖上是跟着贾老太君打江山的,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迎春嫁过去不受委屈。
这婚事贾母满意,刑夫人也满意,毕竟迎春嫁得好了,她也不落个苛待庶女的名声。
只有迎春心底有些忐忑不安。薛宝钗敏锐,注意到她一直有些恍惚的神色,拧了拧眉,趁着四散开没人的时候低声发问,“怎么了,看你一直不安定的样子?”
“宝姐姐,”迎春抿了抿唇,手里的帕子都快被绞裂,“我总觉得那个刘公子……似乎没有看上我。”
两家谈好以后,刘玮也找机会见了她一次。迎春虽然木了些,但也不是傻的,哪怕刘夫人就在旁边,刘玮也是一副勉强的笑模样。
上上下下打量她的时候,视线里也有几分挑剔和嫌弃。
“那日单独相处的时候,他说我头上的珠花太老气了,”迎春低下头,“衣裳也不好看。”
也是奇了,那身衣裳贾母看得上,刘夫人看得上,怎么就他一个人看不上呢。
薛宝钗心底一沉,“我托兄长打听了一下,那刘公子虽没有侍妾,但似乎……”
她有些难以启齿,薛蟠是个愣的,说得时候没顾及,就差直说刘玮喜欢青楼里那些浪的了。
若真是这样,迎春这般温柔大方的落在他眼里,可就是没有情趣了。
“算了……”迎春听懂了她的话,扯了扯嘴角,“信物都交换了,母亲满意,老祖宗也满意,又有什么好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