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献祭女儿后道侣和我决裂了 > 第16章 凶兽涿衡(六)

第16章 凶兽涿衡(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晁袈山走前,专门吩咐掌柜的送了一桌酒席上去,就开在临栏的一座雅间里面。

从雅间窗子往下望,就是一方说书的台子,一名穿着灰布袍,五十岁上下的女子独坐高台,面前一张桌子,上面只有一碗茶、一把折扇和一柄惊堂木。

宋今人三人一边享用着一桌子的美食,一边欣赏说书人抑扬顿挫,惟妙惟肖的表演。

落座的时候,书文已经开场过半,上酒的小厮殷勤为她们讲解和补充故事情节。

书名《秦十七智取九浑关》。

秦十七就是大吕昭皇帝当政时期的一名大将,族行十七,单名瞳,少年才俊,十岁就跟随娘亲上战场,当时还是晋王的昭皇帝在庆功宴上一眼相中此人,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后来昭皇帝越位太子继位,天下人心异动,大康天子联合大姜乘机攻取颐阳,意图进取张豪,这位十七将军临危受命,带领二十万精兵平叛,历经七年而夺张豪、九浑二郡,吓得康、姜二国不敢来犯。

这一段故事,就是取自夺张豪、九浑二郡沦陷的历史。

秦十七不仅武艺、兵法超绝,于人心一道上,也很精通,当时张、九已经夺回,但九浑却因昭皇帝下的赏罚御札时而叛乱,秦十七斡旋在各种复杂的政治势力当中,化解了九浑镇将的仇恨,双方握手言和,一场大战消弭。

武取张豪、文定九浑,使得秦十七将军迅速扬名天下,关于她的传说也越来越多。

“颐阳离咱们这儿不远,就在太郊边界,秦十七是颐阳人士,她的夫人出生太郊,所以这一段故事咱们这边的人特别爱听。”

“颐阳秦氏……秦瞳……”宋今人默然思索,忽然灵光一现:这不是巧了!秦溪萬就出身颐阳秦氏,她和秦瞳是什么关系?

于是,宋今人假借闲聊,问那小二:“小二姐,秦瞳将军可有子嗣?”

小二想了一想:“好像是有个女儿来着,可是秦将军一家早就迁入中京,后来的事就不是特别清楚了……”

“秦将军夫人的故邸就在鹿心镇,三位仙长若是感兴趣,何不去游览一番。”掌柜的开门进来,手里还拿着一盘肉菜。

“这是小店的赠品,掌勺大厨的得意之作,请三位仙长品尝指教。”掌柜的把盘子放在桌上空余的位置,手抽回来,底下压着一张字条,正面朝上,写着:未正,柳条巷,郭宅。

看着宋今人读完这几个字,掌柜的吹开一个小火折,就着纸角点燃了,丢进锅底的小火炉里,一边对着三人满面堆笑:“肉都是煮熟的,再炖一会儿就更鲜了,稍待,稍待。”

宋今人明白了,她是代晁袈山来传递消息的,晁袈山动作很利落,已经成功联络到了对方,给出这个地址,说明对方已经答应见她们。

这回欠了晁袈山很大一个人情。

尹鹊心看着陶锅里咕嘟咕嘟上翻的肉片,口水都快漫出喉咙了,她伸筷就夹,不待吹适口,就丢进嘴里,肉片爽滑的口感和浓郁的香味一下子令她双眼圆睁,来不及吞下去就又塞了一口。

宋今人看她吃得香,也给宗漫夹了一块,宗漫有些意外地抬起头,说了一声谢谢,便小口小口吃了起来。

“老板,您对秦将军很熟悉?”时间还早,宋今人正好借此多打听一些消息。

“熟悉谈不上,秦夫人姓徐,徐家隔两年会回乡祭祖一次,有时大操大办,随行的人住不下,也在我这边落过脚。”

掌柜的笑笑:“我这人就爱聊天,爱听戏文,就对秦将军的生平很是好奇,用戏文里的情节向那些随兵考证,有不一样的发现,就觉得很有趣。”

“哦?”宋今人好奇了:“与传闻有哪些不同?”

掌柜的给她倒酒,两人各喝了一杯:“仙长方才不是问起秦将军的子嗣么,你听那书文,武定张豪那部分,有个红衣小将据说就是以秦将军长女为原型编写出来的,书文里面说是战死了,其实啊,说不定是修仙去了。”

“我听那些随员说,秦将军和夫人早年似乎生过一个女儿,可是没养大,等到颐阳一战爆发,秦将军在战场上被一群死士围困,千钧一发之际,出现了一个贵人救了她一命,又赠她几件克敌的法宝,帮她夺下了颐阳。”

“此后,那人便消失无踪,再没有消息了。”

宋今人不带附和意味地点点头。

然而掌柜的倒是来了兴致,攀谈起来,什么话都爱往外倒,一聊,就聊掉了半坛子酒。

“可惜啊,可惜这么个为国为民,功绩卓著的传奇将领,后来却没落得个好下场……”掌柜的叹了口气。

“哦,后来秦将军怎么样了?”

“那是三四年前吧,也是一次祭祖,因为秦将军早已去世,徐夫人也重病在床,前来祭祖的是她的侄女。”

“听说,秦将军妇妻有个小女儿,虽然宠爱异常,却和双亲关系并不好,早早地入宫当值去了,连祭祖这事也不肯出面。”

“唯一的女儿如此疏离,人生最后几年也不能享受平凡的天伦之乐,这不是人生一大悲事了?”

“更何况,”掌柜的声音低了下来,“更何况一个如此要强的人,最后却被那样的奇怪的病症夺去了性命,甚至还有传言是被人谋害云云。”

“这听着也像是戏文里的情节似的。”宋今人忍不住吐槽。

“哎呦,这可不是我编的,传言就是这样传的嘛!”

“也是,要是没这么点离奇古怪的说法,也不至于能从中京传到这边来了。”

掌柜的讪讪一笑。

此时,木台上的说书人也将戏文推上了高潮,她一手执扇,一手随着铿锵的语调夸张地做着动作,气氛越生越高,所有人都起立鼓掌,大声叫好,完全沉浸在那一段历史中。

宋今人依窗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