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后,柳寒月来卧房找熊少卿,告知户籍已办妥,还在京郊寻到无子女的熊姓人家,将相关信息细细说与她,好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
熊少卿听得认真,一一记在心里,她暗自琢磨,师姐办事如此周全,真让人安心。
“师妹,既已落户熊家,我们于情于理当去看望二老,现在可以出发吗?”柳寒月温和询问。
“好,师姐,我们走。”熊少卿嘴上应得干脆,可心里内心却有些打鼓,毕竟是第一次见面,难免忐忑,但她相信,师姐的安排,定不会差。
两人上街采买了一些见面礼,便一同坐上马车,朝西城门而去。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来到一处农家院落。
稻草编织的篱笆围出一块菜园,瓜蔓顺着竹架攀爬,在阳光下肆意生长。几只母鸡在园边踱步,时不时发出“咕咕”声,一只小黄狗趴在门前,眯着眼晒太阳。
屋檐下,竹竿上晾晒着洗净的衣物,衣物随风轻轻摇曳。一旁,木制水车静静伫立,旁边是一口清澈见底的水井。
柳寒月走上前,轻叩柴扉,声音清朗,“熊叔熊婶在吗?你们的闺女来了。”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对年近五十的夫妇出现在门口。他们衣着简朴,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
“快请进。”熊育东笑得合不拢嘴,转头对身旁的成君说:“老婆子,快泡茶。”
“诶,诶。”成君应道,那尾音里都带着欢喜。
柳寒月和熊少卿在桌旁坐下,不一会儿,粗茶泡上,热气腾腾,茶香弥漫。
柳寒月浅饮一口,微微一笑,“这位便是你们的义女,熊少卿。”
熊氏夫妇上下打量着面前的熊少卿,见她身着深青色劲装,衣领处绣着淡淡的银边,简约又不失精致。头发高高束起,用一根乌木簪固定。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勾勒出轮廓分明的脸庞。她眼眸深邃,像藏着星辰,透着坚毅。
眉毛浓密,微微上挑,更添几分英气。鼻梁挺直,线条流畅,脸颊上还有两个浅浅的梨涡。
“少卿见过义父义母。”熊少卿拱手行礼,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
熊氏夫妇一看便知,这孩子绝非寻常人,往后怕是难常伴左右。可即便如此,他们眼中还是充满感动。
两人对视一眼,熊育东笑着说:“我们老来无子,今天真是多亏了老天爷,才有缘分。孩子,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
“义父义母,这是我和师姐的一点心意。”熊少卿微微欠身,将礼物轻轻置于桌上,目光真挚。
“这孩子,真是有心了。往后我们可要享福了。”熊育东笑着看向成君,“老婆子,快去做几道拿手好菜。”
到了中午,农家小院里欢声笑语,满是温馨。
餐桌上摆满了山野小菜:翠绿的豆角炒得恰到好处,散发着清香,一盘红椒拌木耳,颜色鲜亮,吃起来脆嫩爽口;还有那一碗自家腌制的酸菜,酸中带甜,特别开胃。
最显眼的,是一只炖得软烂的土鸡,汤汁浓郁,鸡肉鲜嫩,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四人围坐桌旁,享用美食。柳寒月对腌制的酸菜格外喜欢,其他小菜也吃得津津有味。
熊少卿看着柳寒月吃得满足的样子,心里生出几丝好感,虽然师姐贵为公主,却没一点儿皇族架子,对这些农家小菜毫不嫌弃,还亲自带我来认亲,这师姐,真是特别。
“孩子,吃个鸡腿,这老母鸡可补了。”成君笑着给熊少卿夹菜。
熊少卿笑着接过,食欲大增。
熊氏夫妇看她们吃得香,也格外高兴。
席间,熊少卿告诉熊氏夫妇,自己将去飞渡城参军,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嘱咐他们保重身体,等自己回永宁府,一定来看望。
熊氏夫妇之前就猜到她不是平凡人,早有心理准备,倒也不意外,他们也叮嘱熊少卿注意安全,一定要平安回来。
未时五刻,熊少卿和柳寒月告别熊氏夫妇,两人乘马车回府。
次日,巳时一刻。柔和的阳光洒在公主府的石狮上,微风吹过,片片桃花飘落,透着离别的凄清。
“师妹,这个匕首,你且收下,用作防身。虽然你有长剑,但这匕首是由玄铁打造,锋利无比,也便于携带。”柳寒月一脸真诚,眼里满含关切。
“这些银两你也收下,此去飞渡城路途遥远,军营虽有俸禄,但多些银子傍身总是好的。”柳寒月温言细语,句句贴心,让熊少卿无法拒绝。
熊少卿接过匕首和银两,轻轻点头,“师姐厚礼,我收下了。等下次见面,定给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