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丫鬟打工日常 > 第73章 第 73 章

第73章 第 7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事情还要从谢渊和柳东林的喜讯传开后说起。

陈柏石对自己教出来的学生绝对自信,得知他俩的名次后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惊讶,而是觉得本就该如此。若他们俩没考上,那他才要去闹一场呢。

可没想到,今年太康的学子水平差成这样,一个县几千人精挑细选出来六十个,最后只有三个考上了。

除了谢渊和柳东林两人,另外一个也不是县令家塾的人,他们今年有二十几人前去赴考,全都落榜了。

正因谢渊和柳东林年纪轻轻且同出一间书院,此事才格外惹人瞩目。

如今不仅是外边私塾里的,就连每年在县令家塾交了大笔学费的学生们,全都盯着城外东源山蠢蠢欲动。

原本受人追捧,趋之若鹜的县令家塾开始人心躁动。那群跋扈的乡绅富户子弟本来是被家塾前头一根萝卜吊着,期待着自己在这里会比外面那群乌合之众改换门庭多了份希望。

谁料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东源书院,只收了三个学生,一下场就考上了两个。

而家塾学生们随后一想自己在这苦读多年,家中每年还要交上去一大笔钱财,本以为这里已是顶级配置的公子哥儿们心里不平衡了,但他们绝不往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对这些先生产生了质疑。

如今课堂上事态频发,本就高傲的先生哪里能忍受这些膏粱子弟的挑衅,好几个都直接甩手不干了。

而学生们本性一暴露就如脱缰野马,越发嚣张。从前他们是没有选择,如今外边还有更好的去处,那还怕他个鸟,只是家中与官府牵扯太深,不好将这心思摆在明面上,他们只好对先生发作。

于是近日闹事的学生越发多了,负责书塾事宜的管家压不住,只好去找县令救场。

太康县县令崔卯出身柏岭崔氏,今年是他在任的第十五年。

在他的治理下,太康县虽说不上蒸蒸日上,但整体还是平稳的。比起家中子弟和同僚们节节高升,他更喜欢偏安一隅,在这繁华县城里做个轻松县官。

也多亏他背靠大树好乘凉,多年来才能将太康县这块肥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崔卯对底层小民的三瓜两枣并无兴趣,也深知他们有口饭吃便出不了什么大乱子。而他只需多维护下自己外头的形象,再将这里的乡绅富户都拿捏在手心里,太康县就会一直是他的囊中之物。

科考是放开了门第限制,可这些人竟天真地以为就此能改换门庭了。崔卯当初不过心血来潮给自己儿子办了个家塾开蒙,谁知传到外边就变成了名师荟萃之地,甚至还有大把富户捧着钱要来上学的。

崔卯笑而不语。

他什么也不用做,就有源源不断的钱财入袋,真是不知京里那群人争着往上爬做什么,他在这儿不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管家匆匆来报时,崔卯正在自家池塘边喂鱼,他一身家常衣裳,身边还站着个服侍的美妾,好不肆意快哉。

听完管家的消息,崔卯面上还很平静,只是眼中泛起了冷意。小妾见状忙接过他的鱼食碗,又递上湿帕,等崔卯擦拭完毕后便带着下人匆匆退下了。

池塘凉亭中只剩崔卯与管家二人,他喝了口茶,眉头却拧起来:“那谢集英的儿子不是也在咱家里上学吗?怎么成东源山的人了?”

家塾的事情他平日也不怎么管,若不是谢家在太康县里是大户,崔卯甚至都懒得去记这些人谁是谁。

管家回道:“回大人,在咱们家读书的是谢朝,不过那谢渊原来确实是谢举人的儿子,可前几年就过继给他四叔家了,这四房是庶出,没什么出息,并不得谢家看重。”

崔卯沉了脸色,转头去看水中游走的鱼群。

今年院试他早得了消息,朝廷特从汴京派了人到各地州府监考,家里来信嘱咐他莫要动什么手脚,免得被抓到把柄。

崔卯虽偶尔照顾关系户,但整体仍以才学取士,他大费周章请来的人也是有点本事的,家塾的教学水准远胜民间私塾。

虽说靠着这间书塾他赚了不少钱,可这钱还不至于多到让他冒着丢官的风险。

崔卯往日批卷的占比也没掺多少水分,在他这里上学的学生能接触到他崔氏一族的藏书,享受着他请来的名师授课,若还学不出什么来,那不正是天生的废物,没救了?

今年崔卯批卷,本想着结果应该也大差不差,也没看这些人什么家世背景,按阅卷的结果定了名次。

起初收到府城的公文他粗看了一眼,只觉得这谢家竟真有几分运道,说不定再过不久自己又能得一大笔孝敬,他便懒得理了。

至于底下人欢天喜地打着县衙旗号去给谢家报喜的事,崔卯哪里会关心这种小事。

结果现在阴差阳错闹出这事来自砸招牌,这让崔卯十分不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