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明不是这样的,她并不爱喝茶,她只是好奇,为什么宫中的司茶女官煮的茶同姜见黎的茶一点也不一样。
萧贞观陷在自己的思绪中,并未听到蔺嘉鱼行礼,青菡只好小声提醒,“陛下,蔺舍人来了。”
“哦,”萧贞观端正了坐姿,“蔺舍人自便。”
“是。”蔺嘉鱼走到角落处的案几后落座,将起居注摊开,提笔记下日子,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沉稳无声。
萧贞观暗道,不愧是颜氏的学生,克己守礼得连衣袖都看不出褶皱,不像姜见黎,终究是乡野出来的,动辄就将自己搞得灰头土脸。
又到了该回皇城当值的日子,姜见黎特意在这一日告了假,因为她要给胡瓜搭爬架。
地里的胡瓜比她预料得长得快,冻死的苗也少,茎叶在短短七日已达一尺,再不搭爬架就来不及了。
再搭爬架之前,得先将草棚给拆除。拆草棚时得格外小心,人穿梭在田间,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胡瓜苗叶,若是不当心伤了刮了,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光是拆草棚,姜见黎就拆了一个多时辰,拆完草棚就开始搭架子,架子用的是竹竿,竹竿比芦苇杆坚硬,禁得住藤蔓的攀爬。
姜见黎小心翼翼地将竹竿重合处用麻绳扎结实,光顾着胡瓜苗,没留神,手上被竹刺扎了一下,一股钻心的疼痛让她浑身一激灵,下意识将手指含在口中。
菜圃外,静静站了有一会儿的姜见玥此刻内心格外复杂,她偏头低声问张管事,“平日里阿黎都是如此吗?”
如此,不拘小节。
张管事紧张得满头大汗,“回禀县主,黎娘子平日里种完地后,都是回屋换了衣裳梳洗干净才回用膳。”
“这么大的菜圃,所有的活儿只她一人做?”姜见玥皱眉又问。
“小人请示过黎娘子,想拨些仆役帮着娘子照料菜圃,可黎娘子说,正屋附近的两片菜圃,她要自己打理,不让旁人插手。”张管事也很是为难,他在这庄子上几十年,还从来没见过主人家自己动手种菜的。
“哎,我记得庄子上有个懂医术的老仆,让她来正屋候着。”
姜见玥站在菜圃外,若有所思地盯着专心致志给胡瓜搭架子的姜见黎。
姜见黎已经大半个月不曾回王府,萧九瑜朝政繁忙,无法亲自前来,便叮嘱了姜见玥前来给姜见黎送些东西,结果姜见玥一来,就撞见了方才的那一幕。
她说不上心中是个什么感受,只觉得,看眼下姜见黎围着菜圃自得其乐的样子,或许入司农寺并不是一件坏事。
姜见黎后知后觉地发现了园外的姜见玥,却没有立刻过来,而是慢悠悠地绑完最后一根麻绳才往此处走。
“县主怎么来了?这是等了多久?”姜见黎站在三尺远处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来了有一会儿了,见你在干活,便没打扰,”姜见玥捏着帕子隔着篱笆递了过去,姜见黎摇头笑道,“你这帕子贵,脏了我可赔不起。”
“从不知你干地里的活也这般利索。”
姜见黎打开篱笆门钻了出去,“县主忘记了,我本就是从乡野里出来的,小时候干习惯了。”
姜见玥倍感意外,如今的姜见黎倒是对自己原本的身世一点也不避讳了。
“县主还没告诉我,今日怎么过来了。”姜见黎一面往正屋走,一面问道。
“你大半个月不见人影,连该回皇城当值的时候都告了假,姨母担心你一人在郊外,故而命我来给你送些日常用物。”姜见玥顿了顿,冲姜见黎眨了眨眼,“这只是其一。”
姜见黎倍感不妙,“还有其二?不会是陛下又有什么吩咐吧?”
“还真给你猜着了,”姜见玥说,“前几日我入宫时,陛下就欲言又止的,可也没说什么,我就没问,然而当我出皇城时,司农寺的夏侯少卿特意等在门口问我你什么时候回城,听少卿说,勤政殿的宫人每逢你当值的日子都会往司农寺打探你。”
“那便是无甚要紧的,若真要紧,早就下口谕召我入宫了。”姜见黎没放在心上,姜见玥却有些担忧,“你不觉得奇怪吗?既是无甚要紧,为何一连数回都掐着日子打探你?可若说要紧,勤政殿那边又不给你下令,连宫人去司农寺打探之事都不许声张,也不许特意调你回城。”
“那你是怎么知道勤政殿不许声张的?”姜见黎问。
“我从夏侯少卿口中套出来的话。”
姜见黎不信,“夏侯少卿能被你轻易套出话来?”
姜见玥也清楚这不可能,“自然是少卿自己故意透露得呗。”
姜见黎洗了手,转身往寝卧去,不一会儿换了身青色的窄袖圆领袍,长发用同色发带竖起,干净利落。
“你不打算回皇城瞧瞧?”姜见玥总觉得姜见黎身量又长高了,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盯着瞧了好几眼。
“等下回当值再回去吧。”姜见黎往茶炉里搁了几片桃花递给姜见玥,“桃花熟水,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