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省尚药局的侍御医不愧是从民间千挑万选才选拔出来的,手段实在了得,萧贞观派人送给她的药,她只涂了两次,身上结痂的伤口便不会是不是痒得难耐了。
庄子上的管事说,菜谱里头的胡瓜已经开始坐果,庄子里头无人种过胡瓜,不知道坐果时需不需补肥,请她得空回庄子上看看。
姜见黎这几日从司农寺下值后都是直接回王府的,既然胡瓜已经坐果,她也该住回农庄去了,临走前萧九瑜主动来扶萝院瞧了她的伤势,见她身上的结痂的地方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伤口处长出了新肌,这才放下心来,准她回庄。
送她出城时,还不忘提醒,“陛下对你昔年留下的伤疤格外好奇,召孤入宫询问过一次,孤没告诉她,但是以陛下的性子,怕是会刨根究底,孤不告诉她,她也能从别处知晓,你,要做好准备。”
姜见黎颔首,“多谢阿姊提醒。”
萧九瑜离开时,似乎还想要多说两句,但终是未曾开口。
姜见黎早就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来历会被人翻出来,萧九瑜让她提前做好准备,可她的来历无论如何也是掩盖不了的,她要做什么准备呢?
她不需要任何准备,萧贞观想调查,就让她查吧。
回到庄子上,姜见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瞧胡瓜。地里的胡瓜死了六成,胡瓜花又被萧贞观吃了一成,而今能坐果的只剩下了三成。
三成的胡瓜秧绕着爬架攀援而上,却也没有无限地向上长,一则是爬架就那么高,二则,姜见黎在发现主枝开得全部都是雄花时,就提前打了顶。
打了顶后,侧枝才会不断生长,才能开出雌花,增加胡瓜坐果的数量。
姜见黎站在田埂上粗粗看了一眼,暗道卖种子给她的人倒是没有骗她。
当初她从西域的商人手中买下胡瓜种时,还询问了胡瓜的种植方法,那人说胡瓜结果以后需要大量的肥料,否则结出的胡瓜又少又小,若想提高胡瓜产出数量,延长胡瓜采摘的时间,就要在胡瓜坐果时进行追肥。
姜见黎早就算好了坐果的时间,但是她故意不立刻进行追肥,就是想知晓胡瓜若是不进行追肥,会结出怎样的果子。
眼下她已经看到了,不进行追肥的话,胡瓜会结出不尽如人意的果子。
姜见黎一脸严肃的样子让张管事以为胡瓜出了什么岔子,他略显紧张地开口,“黎娘子,可是胡瓜长势不对劲?”
姜见黎摇了摇头,步下田垄,来到胡瓜架子之间,小心谨慎地翻拣了几条,转头对张管事道,“命人挑几桶肥料来。”
张管事擦了擦额上因紧张泛出的汗,忙不迭应声,“哎,小人这就是唤人挑肥!”
等待肥料到来的间隙,姜见黎顺着胡瓜爬架一路走过去,一边走一边仔细查看胡瓜有没有染上病虫害。
作物染上病虫害是一件及其寻常的事,若是不及时处理,轻则影响产量,重则无收,若是一地的作物大量遇上虫害,便极有可能在当地造成欠收,若是虫害问题得不到解决,连着多季欠收,饥荒就会随时而来。
寻常百姓对付虫害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一是靠天靠运气,二则是靠勤快,多捉虫,当然一些稍微富裕的农家,在遇上虫害时也会寻找购买治疗虫害的药物。
将胡瓜秧检查了大半,姜见黎并未寻找到病虫害的踪迹,她以为是因为这余下的三成胡瓜经历了北方冬末初春严寒的淬炼,长得强壮的缘故,而当她向着后排的胡瓜走去后,却发现了有几处胡瓜叶上出现了虫子啃食的痕迹,被虫子啃食过后的几株瓜蔓结出的瓜看着萎靡不振、莠莠不齐。
姜见黎从前后两排中各掐下一条胡瓜,用力从中间断开,放在一起对比着,后排胡瓜的瓜囊显而易见得不够饱满。
前后两排的胡瓜,用了一样的肥料,一样的种植手法,没道理结出的果子差别如此之大,究竟是什么缘故?
“黎娘子,肥料挑来了,您看接下来如何办?”张管事站在田垄上扬声嚷道。
姜见黎暂且想不出所以然,翻身走回田垄,看了一眼肥料说,“兑上三成晒过的水,沿着胡瓜的根浇下去。”
张管事吩咐仆役按照姜见黎的吩咐兑好了肥料,以二人一组,一人从左往右,一人从右往左,同时开始对胡瓜进行追肥。
负责第一排胡瓜的仆役眼尖,弯腰从地里拔出个什么,朝姜见黎挥手道,“黎娘子,这里长了许多葱,要不要先拔掉?”
姜见黎眸光一闪,百思不得其解之处陡然被一语道破,她忽然有了个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