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疏棠问:“就算我要回县里,你也一起?”
“一起啊。”苏桓语望着不远处车水马龙的小桥说:“县里挺好的。高楼人人都有机会住,明清时候的古宅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住的。”
“原来你喜欢小院啊。”方疏棠笑着松了口气:“你一直睡不好,我以为你不喜欢老房子呢。”
“我喜欢小院。”苏桓语推着方疏棠走向桥头,承认:“我也是真睡不好,家里那炕也太大了。”
“古时候一间房里都是要住一家人的。”方疏棠解释:“炕不大一点根本睡不下。
你要是不喜欢,以后咱们回阁楼住吧。
阁楼是后来爷爷奶奶帮我新改的,床、桌子都是新家具。”
“不用折腾了。”苏桓语跨坐在自行车座椅上,蹬着轮子往前骑。边骑边说:“有你在,我就睡得着。”
苏桓语载着方疏棠骑过古城的街区,往西北方向的匠州一中骑去。
正是国庆假期,街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很多店铺都挂着国旗,播放着喜庆的音乐,整个古城都生动起来了。
通往一中的大坡底部就是匠州广场,珑兴古塔屹立其中。
方疏棠看着古塔,再次遗憾的说:“太可惜了,如果腿没伤,咱们今天应该能爬到塔顶。”
“以后还有机会。”苏桓语却不觉得可惜:“塔又没长腿,以后找时间再来就是。”
他们未来还有很多很多日子,苏桓语想,他们终有一日会一起登顶的。
苏桓语载着方疏棠往一中冲刺,半途却突然被方疏棠叫住了。
苏桓语捏了车闸,喘着气问:“怎么了?”
“到了。”方疏棠指着一个小店面:“那就是。”
在苏桓语眼前不远处的一排商铺里,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面。
那所谓的书店不仅没有招牌,玻璃门上连“书店”两个字都没有。若不是季路提前说过书店门口放着一盆鸡冠花,他们就要错过了。
透过店面的两扇玻璃门,能看到里面满挤着高矮胖瘦的人,男女都有。
苏桓语震惊:“都不知道咱县这么多人爱看书呢。”
“可不是。”方疏棠等苏桓语停好车,才慢慢跨下车座:“走吧,好好选几本,未来几天就靠它们了。”
苏桓语锁好车,扶着方疏棠走进书店,只见这书店里绕墙放着一圈木质书架,书架里满满当当的塞着各种书籍。
苏桓语跟着方疏棠去过匠州大大小小的书店,这是到目前为止见到的唯一一家,不对书籍进行分类的书店。
历史书与经济书比邻而居,文学书与科学书堆在一起。苏桓语满头黑线的想,怪不得书店里人这么多,要从这书墙里找出自己想看的,至少要两三个小时。
这么想着,方疏棠就被人挤了一下,皱眉轻“嘶”了一声。
那人应该是个高中生,挺有礼貌的,挤到方疏棠之后匆忙道了歉。
环境如此,他们也不好追究。
苏桓语护着方疏棠走到书店角落,双手支在书架上为方疏棠提供庇护空间。垂眸问:“今天人这么多,还办卡么?”
“办吧。”这么劳烦苏桓语,方疏棠觉得不好意思,但还是坚持:“来都来了。这样,我去柜台办卡,你帮我找几本书。”
“我送你过去吧。”苏桓语不放心,两句话的工夫,他的后背不知道被人撞了多少下。
“我慢慢过去,放心吧。”方疏棠拍拍苏桓语的肩膀:“咱俩同步进行,省时间。不然赶不上吃晚饭,奶奶该担心了。”
“好的。”方疏棠坚持,苏桓语就只能同意:“那你注意脚。”
“嗯,放心。”方疏棠凑过去,附在苏桓语耳边,说了几本书名。
苏桓语记下方疏棠口中的书名,犹豫着放开方疏棠。见方疏棠果真扶着书架慢慢走,这才转身一头扎入了书海。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些书不分类,所以正常书籍里夹杂着许多一看书名就让人脸红心跳的H书。
苏桓语尽力避开那些,专心去找方疏棠所说的那些作品。
他个高腿长,行动起来动作很快,一会儿功夫就翻完了半个墙面,也顺利找到了方疏棠书单里的两本。
他挤过人群,去翻另一面墙。这面墙下半部分,放置了许多漫画书。
漫画书是苏桓语从小就爱看的东西,他没有费心去挑,顺手在人群的间隙里摸出几本拿在手里,接着去找方疏棠的书。
等他找齐书目的时候,方疏棠也排队办好了借书卡。
俩人拎着一堆书走出书店时,都出了一身的汗。
这时候,天色已暗,古城路灯整齐分布在街道两侧,挥洒着橙色灯光,为行人指引着归家之路。
俩人看着彼此狼狈的模样,相视一笑,刚才在人群里奋力拼杀的焦躁感随之消散。
苏桓语载着方疏棠飞过街面上交叉的光影,回到了那方寂静温暖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