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寒穿越到高中已经度过了完整的两个学期,时间来到了2006年夏天,而在不知不觉中,31岁社会人易水寒的属性越来越弱,16岁学生易水寒气息越来越强,虽然发生了很多有趣的绯闻,但是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好像沉浸式体验剧本杀一样。
讲台上美丽班主任说着暑假放假事宜,试卷,作业也呼啦啦的发下来,易水寒开心的看着窗外,每当太阳到最毒的时候,树叶到最浓郁的时候,暑假也到来了。
而这年的暑假易水寒强烈要求早点去乡下外公外婆家,她从小就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到了五岁读书的年级才回到爸妈身边。易水寒人生中最后悔的就是自从读书后只有春节去拜年见过外公外婆,其他时间她几乎都没有回去过,直到高考那年他们相继离世,那时的易水寒没有考上好大学还没了最宠爱她的外公外婆,回忆起来是她人生最至暗的时刻,所以趁重新获得的时间,她想多多陪伴外公外婆。
公交车颠簸在乡村路上,易水寒吸着香芋味的奶茶开心望向车窗外,熟悉的村落,一大片一大片翠绿水田,一方列一方列的水稻,圆圆浮漂布满了池塘,掠起一只雪白不知名的大鸟。
外公外婆的家在远离市里三十公里的村庄,易水寒背着沉重的书包下车,她站在田垄上大口大口呼吸空气中的植物味道,浓郁又熟悉。
“奶奶,奶奶,表姐来了!”看到易水寒出现在水泥铺满的院子里,被晒成黑皮的小表弟大声喊着跑回堂屋。
“水寒到啦。”慈祥的外婆边用围裙擦拭手边乐呵呵的走出堂屋。
“外婆!外婆!外婆!”易水寒扔下行李撒娇喊道,奔向外婆抱住她,“我好想您呀,外婆——”再次看到外婆的样子,好似什么都没有变过。
“外婆也好想我家水寒。”外婆惊喜的轻轻抚摸易水寒红润淌着汗珠的脸,“一路累着了吧,快进屋,凉快一下。”
握着外婆那略显粗糙却分外踏实舒服的手,易水寒又激动又幸福。第一次走路时外婆牵的,第一次说话是外婆教的,外婆在易水寒心里是第一的位置。以前的她还跟外婆承诺以后长大了自己挣钱了,头一件大事就是为外婆买礼物,可惜上一次没有实现。
“外公,舅舅,舅妈您们好。”
“水寒来啦,快坐,快坐。”舅妈也应了出来。
堂屋里,头顶转动着吊扇送来侵入心脾的风,真怀念啊!
大家还和小时候一样坐在圆桌旁,一起吃着外婆,舅妈做得可口农家菜。
“水寒多吃点,这是刚从河里打上来的鱼,你外公知道暑假来长住特意吩咐的”
“外婆,碗都装不下了,不要全都夹给我,外公会吃醋的。”易水寒话一出,满桌子一阵欢乐的笑声。
严肃的外公不自然的轻哼一声,立刻,没有笑声了,不过见到气氛被自己的严肃破坏了,外公直起手臂把碗伸到外婆面前,“老婆子,我的碗里没有。”
外婆立马羞红了脸,夹了一块大的鱼肉甩进外公的碗里。
桌上的气氛又放开了,大家互相为对方夹着菜。
吃完饭,易水寒躺在外婆给自己准备的房间里,摸了摸鼓鼓的肚皮,“外婆和舅妈做的饭,可真好吃。”她满足打了个饱嗝。放眼望去,小时候呆过的房间,连花花的窗帘都是新洗过的,散发肥皂和阳光的混合味道,好闻极了。
隔天,易水寒精神饱满睡足了一上午。
在乡下的日子,这宁静的地方,是很容易让人舍不得起床,吃过早餐和中餐的混合体,就被小表弟硬拉着要钓鱼,想了想这愉悦身心的活动很适合自己,便抓起小桶,屁颠屁颠跟在一帮和小表弟同龄的小孩们后面。
阴凉的绿树道中,一个帅气的少年停住了脚步,他迟疑的放低手中的书,抬头望向那个熟悉的身影:乡村的午后,正好是最热的时间,而那个女生兴高采烈呆在一群孩子里面,她开心的笑着,刺眼的阳光打在她没有涂黄点麻子的脸上,散发有点吸引人的容颜。
白T少年怔怔定在那一排大樟树下,忘记要走的路,书本合上,扉页赫然显着‘冯萧’。
没错,冯萧每年都要来乡下老家度暑假。
他迟疑呆愣许久,不自觉脸上浮起一阵笑意,似乎是第一次见到她的笑容,在此之前只有:她或严肃或生气的嘴脸;还有哪怕自己投了最漂亮的三分球,引得全场惊呼,只有易水寒一副瞧不上自己的样子;还有不满嘟起嘴巴,加上不屑的目光,最后想到易水寒的表情,除了生气就是愤懑的表情吐槽自己。
冯萧忽然觉得好笑,为什么?她!在脑海里竟这么的深刻。重新踏起脚步,漫步在树荫下,树枝间微动鼓出的清风,吹透心间,吹拂聚上来的热气——
远处的易水寒跟着表弟们停在一处大池塘,午后阳光下,似一大池闪光钻石。
“嗬,好美的池塘啊。”放下红色水桶,易水寒赞叹。
而水草浮动在塘边,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着细碎金光,给池塘披上一件光灿灿礼服,漂亮极了。
“表姐,拿钓鱼竿呀?”表弟适时提醒是来钓鱼,而不是欣赏池塘日色的。
手摸摸头,易水寒傻笑了一下,屁颠屁颠的去拿鱼竿。
不过为什么鱼儿会喜欢这么恶心正在扭动的物体?易水寒迟迟不敢拿表弟手上的蚯蚓来挂饵。
“没有鱼食之类的吗?”易水寒皱起眉头,犹记起以前谈恋爱时陪冯萧钓鱼,给自己串的是圆球状的鱼食。
甩了甩蚯蚓,表弟露出坏笑,“这就是鱼食,鱼儿最喜欢的东西。”
易水寒缩着手只能用瞎掰的功夫,毕竟只是对付小孩子,应该不是特别困难吧?怀揣这般心态——
“唔,表弟你听我说,蚯蚓呢是一种好东西,应该把它放回去,就像青蛙是对大自然有益的——”她努力想表明自己不能用作鱼饵的理由,拒绝穿蚯蚓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