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家住在县城,就在他们准备去赵兰家躲胎前,赵梅又说赵兰家只能住下娘儿俩,让王惠选一个孩子带在身边。
王惠一时陷入两难,又因为自己寄人篱下而不点头答应,最终,她选择将年纪更小的希希带在身边。
希希在公婆嘴里一直叫“多头子”,要不就叫“小外国人儿”,他们从来都没有管过、没有抱过,甚至没有正眼看过希希。眼下一别几个月,王惠实在是放心不下她。
于是,李争争就被放下了,她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把王惠送到赵兰家后的第二天,李武就和李斌一行人去了北京。
李武和王嘉、乔桥说明情况后,乔桥和王嘉对视一眼,她笑了笑,说:“哎呀,好事儿啊,那这趟你就先别去了,这样,我把地下二层东边的那个仓库交给你,你替我们经营好啊。”
“三嫂,我还没管过仓库呢,你直接给我一最大的仓库,不行吧?”
“有什么不行的?你三嫂说行就行,你好好管就是了。”王嘉拍了拍李武的肩膀。
“好嘞,三哥,三嫂,我保准管得明明白白,等你们回来对账。”李武感激道。
“行了,看好手下的人,注意仓库安全,不能让他们在仓库抽烟,更不能让工人们赌博啊,交给你了!”乔桥叮嘱道。
“知道了三嫂。”
乔桥临走前,又塞给他一千块钱,“这是给小惠买补品的,生孩子伤元气,你多回去看看她,一定要照顾好她。”
“谢谢三嫂。”李武目送他们上了黄色大发。
——
这是李争争第一次和妈妈长时间分别,其实她是非常不适应的。
小朋友的内心容易缺乏安全感,再加上她已经七岁了,她能非常明确地感知到爷爷奶奶更喜欢光宗耀祖,没那么喜欢她,所以她在爷爷奶奶身边总是小心翼翼的。
老宅的饭桌上总是热热闹闹,婶婶从来不自己做饭,她和光宗耀祖都在奶奶家吃,加上李争争一共六口人围坐在圆桌上。
李争争从来不敢吃特别饱,煮鸡蛋都是等着奶奶分,如果奶奶不分给她,她就不吃。
之前那个敢于校正不平等的李争争,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气焰渐消,羽翼萎缩。
婶婶向华偶尔也和她在饭桌上聊天,婶婶总是说:“争争啊,幸亏你先出生了,要是你弟弟先生出来,就没你们三个什么事儿了。”
李争争只是笑笑,不说话,她小小的新脑子根本不懂计划生育,更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等长大后她才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夜里,李争争想上厕所,她不敢叫爷爷奶奶开灯,生怕自己会给他们添麻烦而被嫌恶,所以她总是被尿憋醒以后,给自己做半天心理建设,才敢小声儿地叫醒奶奶。
李争争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看别人脸色,她总觉得自己寄人篱下,习惯去猜测爷爷奶奶的想法,并去迎合他们。
前后院儿的邻居们都喜欢来老宅串门,她们总是哈哈笑地问:“争争,你想要弟弟还是妹妹啊?”
李争争纳闷,妈妈明明告诉过自己不能对外人讲妈妈怀小宝宝的事,她们怎么知道的?
“争争?”那个婶婶又叫她,“你想要弟弟还是妹妹啊?”
“当然是弟弟啊。”李争争信誓旦旦地说,她想:有了弟弟,爸爸妈妈就高兴了,爷爷奶奶可能会对妈妈好一点。
“有了弟弟,你爸妈就不喜欢你了,你看这不就把你丢老家了吗?”
“不会的,爸爸妈妈爱我,看,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羽绒服,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小皮鞋,爸爸妈妈爱我!”李争争用力向她们强调着。
大人们真坏,她们故意把李争争逗得急赤白脸,然后纷纷开怀大笑。全然不知被父母寄养在别家的小女孩会产生严重的被抛弃感,这令李争争内心惶恐不已。
白天,她还是背着小书包去幼儿班旁听,下半年她就能入学了。
晚上,她喜欢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偶尔听听爷爷奶奶说话,爷爷常说他们计生委又打掉了哪个村的哪几个孕妇,抓起来哪个村的哪几个男人,哪个村的罚款好收,哪个村的村风彪悍等等。
小时候只当是听个故事,根本不懂什么意思,等长大后回忆,她才后知后觉得感觉到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