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韵仪:……
彻底安心了!
哼,好气!
莫名生气,就是很生气,也不知道该气什么!
林春兰和林秀菊听到动静也起来了,见到堂屋里一筐筐的肉,揉了揉眼睛:“你俩都给分好了?”
她俩大早上起来,就是帮着切肉、剁骨头的,没想到俩孩子全都分好了。
林春兰不可置信的看着面前的肉山。虽然知道那头野猪不小,可切成了肉,骨头剁了,居然是这么多!都赶上两个屠户摊子了!
老天奶!这么多肉,全是她家的!
昨天还在愁粮食不够吃,今天肉多得吃不完了!
林染看着呆愣的阿娘笑:“我煮了鱼汤,阿妈阿娘快去吃吧。肉太多,我和阿清带去山里熏,晚饭时候回来。
其余的,阿妈阿娘送给姑姑家一些,村长那拿一块,再看看有没有想拿粮食布匹换的。”
林秀菊点点头:“是不能叫人看见咱家有这么多肉!你们去山里可要选好地方,别着了火。”
林染:“阿妈放心,熏肉是拿湿树枝的烟熏,不用明火。山里有块地寸草不生,我们去那熏。
心、肝、肺我们分成了两半,一半带过去熏。留下的分了两份,一份给姑姑,一份咱自家炖了吃。
没水洗肠子,猪头猪蹄也不好清理,我们带过去祭山。”
林秀菊眸光一亮:“对对对,是得祭山!这野猪打架正好打你俩面前来了,还一死一伤,可不是山神赐福!”
林染嘱咐阿娘,“一会我和阿清出门了,娘就叫姑姑来。今儿来咱家看野猪的人肯定不少,阿妈阿娘得守着堂屋,别叫耗子和狸奴偷了去。
还得借陶罐熬骨头,煮肉汤。你们忙不过来,请人喝肉汤,换肉就叫姑姑来操持。”
林春兰忙不迭点头:“我还得去地里看着,鸟雀一群一群的,尽往咱家地里飞。”
看够了肉,一家人去厨屋喝鱼汤。
“阿染这鱼怎么是白汤?真香!”林春兰见边上还有半罐子蛇羹,心疼得不成,“早上喝蛇羹就好了,怎么还煮这么多鱼呢!”
林染舀两大块鱼,满满一碗鱼汤,单放一边:“咱家盐不够,天太热,这鱼再不吃要坏了。”
林春兰看看陶罐里鱼还不少:“再盛一碗,你姑姑家人多。”
“行。”林染就知道会这么分,才给四条鱼全煮了。
这幅身体力气是真大,也亏得厉害。煮少了,再分出去一份,不够吃。
这还是按她记忆中,原身在林春兰和林秀菊面前的饭量来算的。
若是她敞开了吃,她觉得,自己一个人就能全吃完!
这里站着的,有一个算一个,身体都亏得很,全都得好好补补。
换了是林春兰和林秀菊来煮,东西放坏了都舍不得全煮了!
不过,隔壁姑姑家也是有什么好吃的,都不忘给这边送一份。第二碗,林染仍舀两大块鱼,满满的鱼汤。
“阿染这鱼煮得真好,一点鱼腥味都没有。”谢韵仪边吃鱼,边赞道。
她知道鱼汤乳白是大火煮得久,或者先煎后加开水煮,这是京中大户之家才知道的方子。
但,她在侯府喝的鱼汤也没这样鲜,一点腥味都没有。
林染:“这鱼是从山中水潭中得来的,自然和寻常河里的鱼不一样。”
当然是因为刮了鱼鳞,剁了鱼鳍,抽出腥线,再拿开水烫过鱼身。又用猪油煎了,加野葱野蒜一起煮,才没腥味儿!
林秀菊喝一口鱼汤,陶醉地眯了眯眼睛:“这野葱野蒜单煮冲味大,和鱼一起倒是正好。”
林染想起了昨晚抽空种下的野葱野蒜,提醒自己一会再去浇浇水。
吃完早饭,林春兰去隔壁送鱼汤,顺便借回来一个背篓,林染和谢韵仪一人背一个,上山。
林染那边背肉,谢韵仪的竹筐里放两空陶罐和打火石。
等林朝霞分好鱼汤过来,只瞅见侄女和侄女媳妇一人一筐,健步如飞远去的背影:“她俩这么急上山作甚?”
她还没来得及问,这野猪怎么得来的呢。这么多肉,可不是小猪崽子。
早知道有这么多肉,她该叫她们一早拿到县里去卖了,换米粮银钱。
林春兰:“阿染背了猪头去祭山神。”
说完,她朝门外望望,靠近姐姐,小声耳语:“天热放不住肉,阿染媳妇会熏肉,熏好了大热天的也坏不了,她俩去山里熏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