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屋子是干净的,前儿才打扫过,铺了崭新的被褥,还没人住过呢”,钱华家的带着她们进屋笑着介绍道:“你们二位便在这里安心歇息,过些时候会有针线房的人来,给你们量身裁制衣裳。”
尹雪不动声色的打量着房间,进门左手边最里面摆着一张床,窗子底下砌着一张炕,床上炕上铺的都是石青色床褥。
另外梳妆台、箱柜、桌椅、茶具一应俱全,地上虽不像贾母住的正房铺着地毯,但也是石砖铺地,平整干净。
钱华家的又招手朝着门口的小丫头道:“快去端茶水糕点来。”
小丫鬟忙应了一声,没一会儿功夫便端来了一壶茶并三盘精致的糕点。
“你们快坐呀”,钱华家的招呼道,王嬷嬷便跟尹雪在椅子上坐下,小丫头放下糕点给她们倒了茶后就出去了。
尹雪看着眼前碧绿色糕点,捻起来吃了一块,顿时眼睛一亮,是绿豆沙馅的,软糯可口,入口即化,一点儿都不腻。
好歹是穿成了富贵人家的丫鬟,一应吃穿用度比平民百姓家要强多了,真要穿成贫民丫头,吃糠咽菜,她估计得崩溃。
更何况按照林黛玉在贾府中的地位,至少没人在明面上为难她,唯一需要伺候的主子黛玉又是个好的。
也难怪袭人一心奔着姨娘,不愿意家人来赎,要是不知道贾府最终的下场,尹雪想她会更开心。
钱华家的见她吃的开心便笑道:“这是老太太院内小厨做的糕点,比别处供应的要好得多呢。”
王嬷嬷闻言便笑道:“那是自然,最好的肯定先紧着老太太,我们这些人也跟着沾光了。”
正说着,便见邢夫人带着黛玉和一众婆子出门去了,尹雪见此便知道是去拜见贾赦和贾政两个母舅去了。
此时已有小厮将所携带的行李箱笼搬到院中,王嬷嬷忙命他们将箱子都挪到屋内和走廊上,而后便带着尹雪开箱整理。
所带行李中,光黛玉四季衣物鞋袜还有预备用来做衣裳的皮料便有五大箱子。另有一箱贾敏的钗环首饰器玩这些,一方面是带来做个念想,二则黛玉大了也可穿戴。
还有一箱子放的都是书,诸如四书五经,史记列传游记以及历朝历代著名诗人诗集,如李太白全集等。
余下的箱子都是给亲戚带的土仪,有两箱扬州时兴的绫罗绸缎,一箱子胭脂水粉香包香袋以及扇子扇坠等,还有一箱给公子少爷的笔墨纸砚等。
另有一箱子人参、鹿茸、黄芪、茯苓、燕窝等名贵药材补品,一方面赠送给贾母,另一方面也方便黛玉日后吃用(注3)。
尹雪看着这一个个箱子深感林如海爱女之心。
他这样一个纵横官场多年的人物,连举荐贾雨村以及日后复职谋缺所用花销都考虑到了,怎么会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让黛玉就这么一穷二白的投奔去呢,想来是书里没写罢了。
旁边帮着整理的钱华家的以及贾母院内的丫鬟们,看着几大箱子的名贵药材器物等,都各自眼神交流着,连带着对王嬷嬷和尹雪都热情不少。
将东西都一一规整完毕后,尹雪又将黛玉近日要用的衣物鞋袜手帕书籍等全都单独腾挪出来,方便取用。
刚忙活完便见王夫人带着黛玉以及众丫鬟回来,没一会儿功夫又见一群丫鬟婆子手里拎着食盒杯盘碗箸等进屋。
钱华家的见此便道:“在用饭呢,如今也到晚饭时辰了”,说着她看着王嬷嬷笑道:“王大娘,我就不耽误你用饭了,我也家去吃饭。”
王嬷嬷忙送了几步,果然不一会儿便有小丫头拎着两个食盒过来,王嬷嬷忙接过道谢,二人回房一看鸡鸭鱼肉都有并两碗汤饭。
伙食还真不错,味道也好,尹雪吃得很开心。
王嬷嬷见此忙叮嘱道:“如今进了这府里可要机灵点,这里人人都长了一双势利眼玲珑心,可别无意中得罪了人都不知道。”
尹雪颔首道,“妈妈放心,这一会出门,我也长了些见识,学了些眉眼高低,日后只管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服侍好姑娘。”
王嬷嬷听了这番话有些欣慰,果然是长进了,如此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且说贾母那边吃完饭后,便让王夫人凤姐李纨她们只管回去,如此屋内只留下黛玉贾母以及三春。
贾母正同黛玉闲叙,“如今正念什么书?”
林黛玉闻言便据实相告:“只刚念了四书,姊妹们正读什么书?”
四书应理并不是女人家该学的,家里说说倒没什么,若是外人问起也这样答倒是不好了,因此便道:“她们那里念什么书?不过是学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
外祖母先时才说姊妹们在上学堂,可见并非不读书,如今却这样说,林黛玉垂眸暗自忖度其言,正想着忽听有丫鬟来报:“宝玉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