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不是卖身到林家的奴仆,她爹娘在世,还有一姐一弟,家境虽不富裕,但还算勤劳和睦,没有到需要卖女儿的地步。
在她六七岁的时候,弟弟生了一场大病,家里生计变得艰难。刚好她家有亲戚在林家商铺做工,人品还算稳重,便说林老爷林夫人向来慈善,家里正招丫鬟。但是她爹娘舍不得把女儿卖掉,亲戚又说可以签长工,一次性给足银两,然后做工去抵,到期了就可以回家。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秋水已经懂事,爹娘不肯卖掉她她已觉得是莫大的幸运,假如拖下去弟弟病情恶化,需要更多银两的时候,可能卖进大户人家当丫鬟的钱都已经不够了,只能去回不了头的地方。所以她一口应承,迫不及待地就要跟着亲戚走。
一签签了十年,她进了林府,爹爹拿走了银子,弟弟的病看好了。既能拿银子去救命,又能免了一个孩子十年的吃穿用度,其实她父母根本没有纠结。
最幸运的是,她来的是林府,遇见的是二小姐。
二小姐才五岁,粉琢玉砌的小姑娘特别爱笑,秋水第一次见世上还有这么娇软的女孩,穿着漂亮的衣服,身上散发着淡淡的香,好像画上的玉女小仙子,站在二小姐面前,她都不敢说话。
那时候林夫人要给二小姐分院子,让她和六岁的连云一同过去贴身伺候,说身边有同龄人陪着才能不孤单,掌事女使是林夫人身边的丫鬟,派过去先带带她们。
起先不觉得有什么,后来秋水才发现自己简直是被命运一再关照。放眼整个林府,主子身边的丫鬟全都是签了卖身契的,只有她例外。像她一样有工期的女仆,不是做院子里粗活就是在厨房绣织房等,总之全都不在主子跟前,也就是说不会得到重用。
秋水就像忆棉刚来时那样,一门心思地对二小姐好,恨不能一刻不停地多学多看多练。林家对她也好,十岁那年她成了二小姐的一等女使,这样的年龄在林府也是独一份,她一边心里自傲一边谨言慎行,尽全力看顾着二小姐,也看顾着整个院子。
也是从那时候起,林夫人开始给她发工钱,而且就按一等女使的月例发给她。按说她是不该有钱的,她也诚惶诚恐地去找过夫人,但是夫人说她做得好,加钱是应该的,再说二小姐连奶妈都没有,没个上岁数的人指点着,全靠秋水肯学,都是她自己给自己挣来的,让她不必多想。
而且夫人还告诉她,她的月例银子是夫人自己出的钱,不走府里的帐,所以别人都不知道。秋水还以为夫人是怕别的奴仆说闲话,谁知夫人提点她说不要告诉家里,就自己攒着,到时候出去了多少都是个傍身。
秋水对夫人从此感激涕零,尤其是她姐成亲时,夫人还赐给她家不少东西,说是秋水表现好,夫人高兴。秋水从来没回过家,但是家人每年能按规定来探视一次,秋水从未给过他们银两,只是给些布料、吃食,但这些也是寻常家庭难得一见的。
俗话说宁娶大户奴,不娶小家女,秋水的能力和见识跟她的原生家庭早已不是一个阶层,所以秋水一家对秋水也是百般善待,一有机会就说她好,说她是家里的宝。
秋水十五岁后,她母亲特意来求见夫人,问问家里可不可以给秋水找亲事,夫人没说什么,只说这种事她自可去问秋水。
事后秋水来求夫人帮她想想办法,她这么多年不在家,与家人的感情说不上亲厚,关键是自己的性情喜好她的家人未必清楚,怕就怕他们自作主张给她定下一门亲事,可就什么都晚了。
林夫人说,秋水有父母在,他们张罗自己孩子的婚事天经地义,她总不能不许人家给闺女寻婆家。
秋水无奈,林夫人的话句句有理,她一无所有,也不知道能拿什么去求,正心灰意冷,林夫人却说让她且等几日,缓缓心。
几天后,她的那个亲戚让自己婆娘过来找她,说有一个客户,有个小铺面操持着,家境还算殷实,只有一个独子,人很本份,一心想找个能干的娘子,好一起把这个家撑起来。亲戚已经把秋水的情况同这家人说了,人家稍打听了打听满意得不得了,她就赶紧来问问秋水愿不愿意。
秋水家在乡下,父母能够得着的人家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她下面有个弟弟,父母不会容许她太久,何况这样的人家属实难得。
再说,林夫人从中费心安排,更是求都求不来的恩典。
她父母觉得这个姑娘生得真是运气好,不但旺家旺自己,以后定也能旺夫旺财。
两家很快订了亲,并且约定,秋水期满,立即成亲。
眼看这日子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