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能背全的,只有《弟子规》,剩下的《三字经》都默不下来。
《千字文》《神童诗》《名贤集》《龙文鞭影》《孝经》《幼学琼林》等等,更是默得七零八落。
薛夫子,或者说薛馆长正在针对他的情况,单独设一套教学。
若不是看在他爹纪榜眼的面子上,薛馆长赶人的心只怕都有了。
纪家好不容易走到现在,终于靠着一个探花,一个榜眼,在宜孟县六家之中有一席之地。
现在老子被罢官,小的不成器。
纪家以后的日子要难了。
蒙学夫子并未再关注纪霆,等薛馆长那边定好之后,再对纪霆专门教学即可。
不过看他翻书的样子,只怕也学不进去吧。
否则在京城那会,就该好好学的。
纪霆翻书确实快,但跟蒙学夫子想得不一样。
一本《龙文鞭影》看下来,掌握其规律之后,其实并不难背,只要理解意思,再把扩展知识记下来即可。
这也是纪霆越看越快的原因。
但凡经历过高考的,谁慢悠悠翻书啊。
一天的课程结束,纪霆把借小孩哥的《龙文鞭影》以及《千字文》都还了回去。
八岁的小孩哥非常大气:“你有什么不懂了,尽管我就是!我什么都会!”
纪霆笑眯眯的,还从书箱里拿出一包果干:“那谢谢小孩哥了。”
卓夫人给儿子准备的果干,味道都是绝佳。
小孩哥果然眼前一亮,接过零食,明显更大气了:“咱们都是同窗,以后互相帮忙!我叫乐天昊,你呢?”
说话间,童蒙堂其他小孩也凑过来。
都是六岁到十岁之间的小娃娃,看到零食,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大家纷纷自我介绍,更让新同窗不要客气。
纪霆也拱手道:“我叫纪霆,以后你们喊我霆哥就行。”
纪霆很快跟小朋友们打成一片,带着大家吃果干,约好明天再见。
早就从四书堂放学的纪小四纪小五扶额。
三哥哥!
你怎么还交上朋友了!
还是一群小孩?
纪霆顺手把另一包果干分给他俩,随口问道:“你们今日学得如何,同窗关系可还好。”
小四小五再次叹气。
不太好。
事情要从分班开始说起。
纪家三兄弟,最为年长的去了童蒙堂,着实惊掉不少人的下巴。
剩下的两兄弟则在四书堂。
原本应该对纪霆的冷嘲热讽,全都到了他俩头上。
纪家家学没了,本就让人侧目。
过来读书吧,还不成器。
四书堂不少顽劣学生,直接问两人:“纪家还当属宜孟县六家之一吗?你家还能出个读书人吗?”
即便是小五都被激起火气,何况小四。
但四书堂教学严苛,谁也不敢生事,两人刚来更是受着嘲讽。
他俩并不打算把事情告诉三哥哥,省得三哥愧疚。
但纪霆什么人,一眼看出他俩的表情,心里稍稍叹气,面上也没那样轻松了。
嘲讽他就算了,连累家人,实属不应该。
还连累为他着想的家人,就更不应当了。
怪不得都说家族同气连枝,想来就是这个意思。
“纪家必然要落败。”
“要说他家确实倒霉,纪霆祖父,纪探花死得早。纪伯章倒是考了榜眼,但性格清高执拗,根本不适合官场。”
“小辈男丁里,不仅没有出彩了,还有纪霆这个纨绔。”
“这就是败家之相,连家学都没有了,只能跟他们这些人一起挤私塾。”
纪家一直不辞退那贾夫子,担心的就这件事,纪家家学一散,果然被人议论。
三兄弟刚出博学馆,就听到其他家的下人在议论。
下人们都这样讲,何况他家主人。
再看等着他们放学的书童小厮,眼圈都是红的。
那小四的书童身上甚至脏兮兮的,一看便是跟人打架。
打架的理由,估计跟那些人的嘲讽脱不了干系。
纪霆顿时觉得果干索然无味,也觉得下午背会两本蒙学,更没什么好高兴的。
纪家上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算是明白得很彻底。
纪家三兄弟跟后面书童等人耷拉着脑袋,一直到回家,也觉得心口闷闷的。
就连大黄狗过来迎接,也不见他们的笑脸。
可刚进家门口,三房的丫鬟婆子都来了。
大房卓夫人身边嬷嬷心疼得要命:“霆少爷回来了,出去读了一日的书,累了吧。夫人听说你挨打了,还哭了好一会,回去让夫人瞧瞧,好让她宽心。”
二房来的,也是夫人房里大丫鬟:“四少爷累不累,奴婢帮您拿书箱吧。”
就连庶出的小五,他父亲跟生母派人过来,明显也在问今日挨打的事。
出去读了一日书,光彩没挣到,反而丢了家里的脸面,被嘲讽一顿。
家人不仅不责备,还小心呵护,甚至还安慰起纪霆,让他慢慢来。
纪霆哪受过读书上的委屈,心里早就不服了。
不就是读书。
他读还不行吗。
他要快点读!
赶紧从幼儿园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