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霆则在纸张上面写了个第一日,背默,又问:“范围呢,四书全本吗。”
这个他们不知道,纪霆则在后面打个问号。
“第二日比解意。”
“三十位学生依次限时作答,超过解答时间,就要退出。”
“一直到场上只剩十五人。”
一天淘汰一半?
有够狠的。
不过最难受的,还是第三日那十五个学生。
因为私塾大比名次只取前十。
明明距离名次一步之遥,却很容易被淘汰,这种心情肯定很难熬。
纪霆在画纸上写了解意两字,范围依旧未知。
“第三日呢。”
“依旧是解意,但不是写下来,而是考官当场出题,学生当场口答。”
好家伙,这两场笔试,一场面试。
先淘汰基础不牢固的,再淘汰理解不过关的,最后淘汰心态不够稳的。
这三场下来,若是能熬过去,距离考过秀才,应该都不远了吧?
事实也确实如此。
甚至有人把宜孟县的私塾大比,称作小童试的。
说是只要在这上面拿到名次,明年二月份的秀才考试,一定能够考过。
当然也有当众出丑,心态不稳的,丢了全家全族脸面。
纪霆在第三日后面,写了个面试。
“第一日考的是基础,所以四书肯定要背会的,否则去了也白搭。”
“但也有诀窍,那就是先把好背的背会了,晦涩难懂的直接放弃,能保几分是几分。”
“第二日考理论,肯定有其范围,最好搜罗前十年考试范围,要是能弄来考官风格就最好了。”
“多做真题,远比盲目学习要好。”
“若是能到第三日,其实大家理论水平都差不多了。”
“比的则是风度,口才,仪态。相比其中意思,仪态风度更加重要。”
面试嘛,大差不差的,肯定是气质优先。
纪霆分析一遍,小四小五都听傻了。
私塾大比,原来是这样吗?
怎么三哥哥一解释,感觉完全不同啊。
不等两人兴奋,纪霆直接道:“别高兴得太早,听说私塾大比持续三四十年之久,估计不少人都知道其中诀窍。”
“尤其是大族子弟,必然知晓其中潜规则。”
也就是说,分析出这些东西,不过是距离人家又近一步,而不是领先一步。
要说第一日好办,无非是下苦功夫,认真背诵即可。
但第二日的考试范围,以及考官喜好,却是难题。
至于第三日?
这风度仪态,如何拉开差距呢。
两人惆怅的时候,纪霆轻咳:“别想前两项了。”
“若想过了第一关,抓紧背书,才是正理。”
是啊。
至少要先背会了再说。
博学馆内部选拔,要的也是这个。
说话间,纪霆已经制定好目标。
两个弟弟已经通读四书,他们要做的就是背诵。
今日是三月二十八,距离四月二十五选拔,还有二十七天。
这四书里最难理解的中庸,纪楚让大家直接舍弃。
要在二十七天里,根据字数多少,分配背书的时间。
规定每一天必须完成多少任务。
用现代的理论则是,理解优先,分块记忆,间隔重复。
而自己,在背诵之前,肯定要下更多苦功夫,把该弄明白的都弄清楚。
一炷香的时间,三个人各自拿到分配好的任务。
必须做到!
只有做到了!
才有机会参加私塾大比!
纪小四纪小五人已经傻了。
每天的硬性背书任务?
这合理吗?
三哥哥,你是不是太狠了啊!
纪霆却不管那么多,抬抬下巴:“立刻开始。”
“对了,因为我们时间不多,所以每天早上的时间也要利用上。”
“现在天亮得早,卯时初来我这读书,辰时咱们去上学。”
“酉时初放学,来我这读到亥时正刻。”
就是早上五点开始学,七点到学校。
下午五点放学,晚上十点回去休息。
哥!
这合理吗!
你说这合理吗!
你不是纨绔吗?
谁家纨绔学这么久啊!
纪霆看着崩溃的两个弟弟,认真道:“你们不想为家族争光了吗。”
小四小五逐渐冷静下来。
想到博学馆里郑家子弟,想到被挤掉名额,依旧念念不忘冯家人。
再想到多次被嘲讽的纪家。
他们受着家里的供养,这似乎是唯一能为家里做的了。
“学,我们学还不行吗!”
不就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吗!
他们可以的!
偏偏大黄狗还汪汪两声,更显他们苦命。
而则修院外面的家长们,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再听院里孩子们的读书声,写字声,更没什么可讲。
心里倒是有同一个疑惑。
霆哥儿也能被叫纨绔吗?
京城的纨绔,都是这样的吗?这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