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孩子们水平飞速提升,虽然还没到四书堂的水平,但明显进益颇多。
甚至连备考堂的三位学生,都忍不住多关注几眼。
说起备考堂,算是博学馆最神秘的地方。
他们读书的地方,就在夫子堂隔壁,有问题随时都能请教。
而进入备考堂资格的学生,至少要过了县试才成。
大家都知道,科举第一步,便是考上秀才。
而考秀才则有三个考试。
县试,府试或州试,然后是院试。
只要过了两个,第三个基本就成了。
而县试跟府试州试,却要实打实地考。
倘若参加秀才考试,连县试都没考过的,那就回四书堂读书。
倘若过了县试,却没过州试府试的,就可以进入备考堂。
这意味着他,他们距离秀才身份非常近了。
而备考堂的学生,基本不会参加每年的私塾大比。
毕竟相比起来,还是考秀才更为要紧。
再说,能进入备考堂的学生,都参加过往年的大比,没必要再浪费时间。
谁能像纪伯章那样?
一边参加私塾大比拿第一,还能参加童试考秀才。
所以备考堂三个学生,也只是看看,然后继续备考。
他们看着眼神空洞,丝毫不像四书堂少年人那般青春活力,更不像蒙学堂孩子们兴致勃勃。
有人说,他们是被本州的州试打击得太厉害,故而没什么精神。
也有人说,他们家族,也就是郑家,给的压力极大,再考不上就要停了私塾费用。
这些都是冯长庆说的,全当学习之余的八卦。
还有的是其他同窗所讲,大家最乐意凑在霆哥身边玩。
别看霆哥在这里面年纪不算最大,可人人都是服他的。
纪霆三月二十八到的四书堂,四月十五左右,身边便有无数同伴,出来进去都有人打招呼。
薛馆长看着,只觉得头疼。
倘若纪霆不是在好好学习,都要觉得他在拉帮结伙了。
四书堂夫子每日查验纪霆的课业,还看了他的计划表。
无论是布置的课业。
还是他自己的计划清单,都完成得非常好。
要说其他学生,多多少少每日都会有些错漏之处。
可纪霆完全没有,学习对于他而言,好像不会出一点差错。
若不是他在京城的名声,真当他是个学习习惯极好的学生了。
既然不是习惯好,那便是有天分?
其实夫子们感受得还不够深。
日日跟着纪霆学习的小四小五,才能感受三哥哥到底是什么水平。
“真的太可怕了。每日说卯时起就能卯时起,说亥时正刻休息,就能那会收起书。”纪小四喃喃道,“我什么时候,能有三哥哥的自制力啊。”
纪小五则盯着手里的四本书:“三哥哥,已经开始背孟子了。”
“你也开始背了啊。”小四随口道。
这能一样吗!
刚开始学的时候,他进度比三哥哥快啊。
自己都背会一本了,三哥哥还未通读。
现在都要超过自己,太夸张了。
小五说这话并非嫉妒,而是心道:“我读书虽不说极好,但也不算特别差,再加上勤勉,应该还不错的。”
可这份不错,对比三哥哥,那真是差远了。
别人或许在怀疑,三哥哥以前并非纨绔,而是好好学习的人。
可小五却道:“咱们三哥要是愿意学,必然能在十五岁之前考上秀才。”
纪霆刚从母亲那回来,手里还拎着新鲜水果跟糕点,就听到小五这句话,忍不住挑眉:“对我这样有信心吗。”
肯定啊!
这还用说!
三兄弟吃了果子,继续埋头读书。
殊不知一封从京城来的信件,终于送到郑家二公子郑勋手中。
这是郑勋花大价钱买的,都是纪霆当纨绔时的经历。
拿到这些,必然能让纪霆身败名裂。
郑勋拆开信,只见上面写字:“蠢蛋,纪霆再差也是我们的人,你算老几?”
“你的银子,就当给纪霆付幼鹰的余钱了。”
???
我的银子,给纪霆买东西?
幼鹰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