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
Q/Q新消息进来。
屋内灯火通明,那堵隔断阳台的墙上,深蓝色玻璃窗上清晰照出已经躺进被窝中的陈嘉树的身影。
在听到这道声音时,他几乎条件反射地弹坐而起,拿起床头柜上的这部手机。
覃乔:[陈嘉树,对不起啊,我今天出了点小状况,刚回学校。]
小状况?
陈嘉树心弦一颤。
眼角余光瞄到手机左上角。
00:45
他摁键打出[你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还没发出去,一个陌生的号码跳出。。
他有种微妙的预感,这通电话极大可能是覃乔拨过来的。
于是毫不犹豫按下接听键。
“陈嘉树,是我。”
这是两人第一次通电话。
听筒里传出的声音和她本人还是有些微区别。
覃乔平日里声线偏软,听筒中有几分字正腔圆的播音主持腔。
就这么稍一分神,陈嘉树没及时开口。
覃乔接下去说,“打字太慢,说不清楚,我直接电话里跟你说吧。我今天真是倒霉透了。先是电动车半路爆胎,接着发现外套口袋里的手机丢了。我把车放在修理店,沿路回去找手机,结果手机没找着,回到修理店,店还关门了,更糟糕的是,公交车还停运了,我步行了二个多小时才回到学校。”
她一口气说完前因后果。
用一种事情已过去的轻松口气描述这件事,但陈嘉树听得心口发紧,他攥紧手机,几乎冲口而出,“你人没事吧?”
“没事。”她轻轻笑了笑,“其实,今天是我第一天上班,三件事都发生在我下班的路上,所以才会到现在才回宿舍。”
“那……那就好。”陈嘉树慢慢放松握手机的手,“你是去实习吗?”
她嗯声,“我在省台实习。”
“澜大到省台跨区了,你电瓶车的电够用吗?”
陈嘉树坐到床边,穿上地板上的拖鞋,又问,“怎么不选择坐公交?”
星汇区那边他不是很熟,但据他所知,澜大站台有公交经过省台。
至于地铁——澜川第一条地铁线今年年初才开通,从东到西,站台距离大学城很远,不如公交车来得方便。
“电瓶车三十分钟,坐公交一个多小时。”覃乔说,“但我决定了,以后每天坐公交。”
陈嘉树趿拉拖鞋走到阳台,他眯起眼睛望着西南面星汇区方向。
他只能看到模糊的红黄蓝光晕在变换,应该是大楼外墙灯光。
越想看清越是徒劳,他收回视线,落在窗沿上。
一样蒙上一层雾翳。
无力感让他心里升起烦闷。
“你是在忙吗?”
覃乔的声音再度响起。
神思游移在外的他,猛地回神,攥住发热的机身,张口就道,“没有。”
“是吗?”她奇怪,“可我问了你两遍,你都没回答我呢。”
陈嘉树,“问了什么?”
她耐着性子说,“我是说,你怎么不好奇我怎么会知道你的手机号的?”
陈嘉树猜,“是从店招牌上看到的吗?”
覃乔揭秘,“不……曾经帮你设计的宣传单上。”她短促地笑了声,“对了,这个号码是我室友的……”电话那段她的室友在催促她睡觉,覃乔只好对他说,“不能和你说了,都快一点了,明天还得上班,我得睡觉了,陈老板,再见。”
“好。”
陈嘉树等覃乔挂断,才垂下拿手机的这只手。
澜大到省台大约有十来公里,他曾去省台附近小区做过上门维修,开摩托车过去二十多分钟,有时天气不好,他开得慢则需一个小时。
徒步走回来,覃乔一定累坏了,电话里她掩饰的完美,听不出一丝疲惫。
*
次日,覃乔早早出门,她先去手机店,花了一千多元,买了一部新手机,再重新补办了电话卡,因为担心上班迟到,覃乔不得不选择坐出租车去公司。
今天还是做昨天的工作,工作虽枯燥,却也让她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新闻线索,只是暂时没有机会深入挖掘。
员工食堂建在办公楼背后,有一个厂房大小,两层楼,布局和学校食堂相似,里面各种菜系都有。
覃乔端着餐盘选了两素一荤,找了一张空着的桌子坐下来。
“嗨,我们又遇到了。”
这声音覃乔记得。
还没来得及抬头,女生已经坐到了她对面,并把餐饭放到桌上。
覃乔莞尔,“你好。”
“你叫覃乔?”女生瞅着她的胸牌。
覃乔点头,念出她胸牌上的名字,“林夏。”
林夏亦点了下巴,她拿起餐盘上的筷子,不着急吃,问,“你分在哪个部门?”
“新闻部,你呢?”
“我也是新闻部,我财经的,你哪个组呢?”
“社会新闻。”
林夏扒了一口饭菜,咽下去后说,“我这两天,天天在分稿子,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人。”
覃乔夹了一颗碧绿油亮的青菜放在米饭上,“我也是。”
林夏,“我们主任说,下周安排我们几个实习生去旁听全隆股东大会。”
全隆——国内百强玻璃制造企业,覃乔略有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