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宗上记录的失踪女子跟冯玉书册上的名单基本吻合,但林雪意却注意到,冯玉的名单上还做了一些记号——有些名字已经划去,有些名字则用笔圈出。
“姑娘,您说这会不会是团伙作案?”在旁帮忙的深月问,“冯玉划掉的那些是其他人拐走的,圈出来的才是他自己拐骗的?”
林雪意点点头,神情却并不轻松:“我也有如此设想,而且这似乎不是寻常的拐卖案。”
“为什么呢?”
“从卷宗来看,这些失踪的女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她们都是在冬日出生,而且她们失踪的时间多是相隔月余。拐走她们的人,似乎是在遵循某种规律。”
如此偏执的人贩子可不常见。
深月有些不解:“可是秦姑娘就不是冬日出生呀,而且她跟上一个失踪案只差了二十几天。”
“所以,必定是有什么突发的情况打乱了他们原本的计划。”
林雪意刚说完,那头马县令派去核查的衙役也回来了。
“冯玉乃是常吉乡人士。据乡里人说,他家中困顿,起先读过几年书,后来没过乡试,父母又病逝了,他就到县里谋生计了。”衙役道。
“可知他在县里做什么营生?”林雪意问。
衙役摇头:“他不常回乡里,也从不说在外头做什么,乡人只知道他居无定所。”
“大人,冯玉书册上记录的,除了秦苒悦之外还有女子一十七人。其中十五人,县衙都接到过报案,另有两人因为没有亲人,街坊只当她们是离乡了。”马县令补充道,“据核查,她们均是失踪以后就再没出现了。”
林雪意的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十七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冯玉这伙人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又是用了什么手段,让她们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只有秦苒悦是例外,她的死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在一众被拐的女子中显得格外反常……
马县令见林雪意陷入沉思,一时不敢打扰她,好半天才试探着问:“御史大人,那我们接下来……”
他原本是想说设宴为御史大人接风洗尘,不料林雪意却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看向他道:“马大人,我们这便去秦府一趟。”
马县令立刻将一番接风洗尘的话咽回到肚子里,从善如流地带着林雪意去秦府,一路上向她介绍了秦家的大致情况。
秦家是做茶叶生意起家的,在秦老太爷时就已是本地的富户。后来秦老太爷年高,便将家业都交给了嫡出的大儿子秦朗,也就是如今秦家的家主,秦家大老爷。
秦大老爷也是经商的一把好手,三年前更是在云雾山上发现了品质极高的茶树,奉为贡茶,自此家业更是兴盛。
虽然大晋重农轻商,但因为秦大老爷为人慷慨,经常救济县里的穷苦人家,所以在十里八乡素有善名。
秦大老爷膝下只有秦苒悦一女,因原配夫人过世得早,他对秦苒悦百依百顺,因此养成了秦苒悦飞扬跋扈的性格。
秦苒悦虽然是女儿身,秦大老爷却任她经营家中的一些铺面,那些铺子竟也被秦苒悦管理得井井有条。秦大老爷甚为欣慰,还曾扬言自己的女儿更胜男子。
不料如今却出了女儿私奔遭害的事情,秦大老爷听到消息后当场便昏了过去。
林雪意和深月跟着马县令到秦家的时候,秦大老爷刚转醒没多久,门人进去通传后很快就出来请他们进去。
“苒悦这孩子真是傻。”提起秦苒悦,秦大老爷又流下泪来,“她有了心上人,可以同我说呀,若真是良人,我又怎么会反对?”
林雪意问:“秦大老爷,秦姑娘和冯玉是怎么相识的,何时相识,您是否有眉目?”
“这我倒是不知,我也从未听苒悦提过。”
秦大老爷让余管家将秦苒悦的四个贴身丫鬟叫来问话,可奇怪的是,这些丫鬟中除了从驿站回来的秋吟之外,全都不知道秦苒悦与冯玉有过来往。
秦大老爷盯着她们看了一阵,微微皱起了眉头,冲余管家道:“怎么她们看着都有些面生?”
“回老爷的话,原先那几个丫鬟行事诸多不周,大小姐心中不喜,因此前前后后换过几次。”
余管家的话引起了林雪意的注意,她问:“那些丫鬟现在可还在府中?”
“有两个是就地遣走的,还有两个实在不愿走的,小的就安排她们去伙房做事了。”余管家说完便去将那两个丫鬟叫来了。
后头进来的两个丫鬟,一个看着二十出头,微胖,名叫秋声,另一个看着跟深月差不多大小,应该才十三四岁,叫做秋意。两人一进屋便都垂首跪下了,面色有些局促。
“大人问话,你们如实回答,若是说谎隐瞒的,叫人打断你们的腿!”余管家厉声道。
两个丫鬟吓得浑身颤抖,但一听到林雪意问及冯玉的事,却都是支支吾吾地说不曾听闻这些。
林雪意看了她们一阵,道:“那就先来说说,你们因为何事惹得秦姑娘生气吧。”
那秋声还是默不作声,倒是她身边的秋意先开了口:“是奴婢手笨,不小心打坏了姑娘最喜欢的建盏,姑娘这才发了火。但是奴婢的娘亲病重,急需药钱,奴婢实在没处可去了,求老爷不要赶奴婢走!”
“那秋声呢,也都是因为弄坏了东西吗?”林雪意问。
她话音刚落,就见秋声的脸色越发难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