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他们的阿娘,先为皇后,再为母亲。
“如此一来,阿绾筹谋要做的那一件事,却是阴差阳错地合了阿娘的意了。”
上巳节原是祓除畔浴之日,此节流传至今,祓禊【1】之俗虽仍存在,但其象征意味更浓,除此以外,人们更多地将这一日视为郊游之日。
百姓出行,皇室也不例外,每年的这一日,延和帝和燕皇后都会带领京中五品以上官员及家眷前往汤泉行宫。
汤泉行宫在建宁郊外的汤泉山下,因山中有温泉而得名汤泉山。每年的上巳节,帝后都要摆驾汤泉行宫,在这里举办“曲水流觞宴”与“千诗宴”。
“曲水流觞宴”是延和帝遵大晋祖例而设,上巳这一日行完祓禊礼后,延和帝会领着五品以上官员登汤泉山,在山中举办“曲水流觞宴”,而命妇家眷则可以留在行宫泡温泉,燕皇后封后以后的第一年取消了泡温泉这一章程,依照“曲水流觞宴”的规格制式在行宫内的徽音殿举办“千诗宴”。
“千诗宴”上,燕皇后会以一字为“飞花令”【2】,凡有意有才之女,无论高低贵贱,都可根据“飞花令”的要求写出自己的诗文,最后由燕皇后依据诗文定夺魁首,在“千诗宴”中夺魁者,可得重赏。
谢氏的谢咏絮已经一连五年都在“千诗宴”上夺魁,今岁在来汤泉行宫的路上,便有人私下说,今岁必定还是谢家元娘夺魁。
有人不服,说赵家的玥娘也是文采不俗,在谢咏絮参加“千诗宴”之前,夺魁的可是赵惊玥,而且赵惊玥夺魁的年纪比谢咏絮小,后来虽是谢咏絮连夺五魁,但真论才华,赵惊玥可不比谢咏絮差在哪里,否则又如何与她并称“建宁双姝”。
这两种意见都有人附和。
附和前一种的人认为,谢咏絮去岁拜入的“沂东双璧”之一的颜君至颜大家门下,才学方面的造诣必定更上一层楼。
附和后一种的人认为,谢咏絮已经夺了五年魁首,今岁皇后殿下未必仍会让谢家女独大。
大家私底下众说纷纭,明面上却不显声色,但都不约而同地对今岁“千诗宴”魁首花落何人而感到好奇。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3】絮借东风飘,花逐流水去。
三月三,上巳已是暮春天【4】。
今岁汤泉行宫的“千诗宴”也在这一日如期举行。
午时三刻,徽音殿外钟鼓齐鸣,凤台令遵燕皇后凤诏主持“千诗宴”。
坐在燕皇后下首的萧季绾拉了拉妧娘的袖子,妧娘弯下腰,萧季绾悄声对她说,“妧娘,那就是凤台令秋知礼,凤台之首,不管后宫之事,只负责帮阿娘管理凤台,向三省传递阿娘的诏令与批阅过的奏疏,她原也是掖庭出身,五年前在“千诗宴”上自告奋勇向阿娘呈递所做之诗,虽未夺魁,但却得了阿娘欣赏,从坤仪殿的宫人一路升至凤台令。”
萧季绾说话的间隙,燕皇后已经亲笔写下了今日的“飞花令”,由凤台令宣示众人。
飞花令一出,底下众人忍不住窃窃私语。
“镜?今岁的‘飞花令’倒是出人意料……”谢家二房的主母薛夫人看向了她右手边的谢咏絮,发现谢咏絮已经陷入了沉思,便知她已经心有所想,顿时放下心来,暗自观察周围人的神色。
赵惊玥是个宠辱不惊的大家闺秀,此时此刻面色平静如常,看不出是难还是不难。
再看其他人,似乎就没那么冷静了。
“皇后殿下出了这个‘飞花令’是个什么意思?”
“往年不都是月啊花啊雁啊什么的,怎么今年出了个镜?”
“猜不透,不知道殿下是否意有所指?”
“意有所指?指什么?”
“就是猜不透才问你的……”
“我也猜不透。”
燕皇后坐在上首,将众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
萧季绾头疼地撑着额。为了让妧娘有些胜算,她根据自己的对往年飞花令的了解猜过不少题,都让妧娘提前准备了,甚至去同燕皇后旁敲侧击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弄巧成拙,今年的飞花令会是“镜”,“镜”有什么好写的,不就是正衣冠之物吗?
“咚”,凤台令敲响了殿内的小磬,磬旁边的香也被点燃,这意味着比赛开始。
自愿参与比赛之人,需在一柱香之内当场作完诗,上呈燕皇后。
谢咏絮和赵惊玥几乎是同时交的答卷,答卷由凤台令统一归置安排抄写,等到一柱香过后参加比赛的人全部交卷,凤台令会将抄写好的答卷打乱顺序,再上呈燕皇后。
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过程,此前答卷直接上呈燕皇后,这一回却安排了人抄写,分明是为了保证名次的公平公正。
也不知是不是燕皇后听到了什么传闻,故而才有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