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来到岭南医院面试地点,林糖心感到紧张不已。一走进去,林糖心就接到表弟林俊城的微信电话:
“姐,我恰好在岭南医院肿瘤科住院部查房,要不要来找你啊?”林俊城在岭南大学医学院读医。
林糖心连忙说不用:“你忙吧,晚点再来找你。”
医务大楼人事部会议室外,走廊上坐着的人还真不少,都是西装笔挺的华人,有些二十多岁,但更多的是三十来岁。
他们四周有一些医学系专科的牌子,比如“泌尿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等等……“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在最角落的地方。这些来面试的人都聚拢在不同的牌子下面,议论纷纷。
他们都是临床科系毕业的海归医护人员吗?林糖心感到好奇。
林糖心把伞放在水桶里,挫着自己冰凉的手。她除了夏广白以外一个人也不认识,此时也不由紧张起来。
夏广白刚刚被雨淋湿了身上的白衬衫,不停用纸巾擦着,这会儿他有些焦虑,从背包里取出一件西装外套穿上。
“我看起来很狼狈吗?”夏广白紧张地问她。
“没有,穿上了西装外套没有太糟糕。”林糖心还在接受在这个特别的场合和夏广白重逢的事实,“你可以和面试官解释一下,你救了人,应该是加分项。”
夏广白这才安心一点儿,然后他好奇地看着林糖心,当然,林糖心也是。两个人都有一大堆的问题要对方。
“夏医生,你要面试的是哪一科——”
她话音刚落,一名穿白大褂的中年男子就在医务室外面喊了一声:“夏广白医生,进修轮岗医生面试。”
这一幕就回答了林糖心的问题。看来,他并没有选特定的专科。
很快就轮到林糖心自己面试了,一名戴眼镜、同样穿白大褂的短发女子走出来说了一声:“林糖心,临床心理科面试。”
**
“我是谭立桐博士,来自香港大学医院的临床心理师。”戴眼镜的短发女子一关上门就和林糖心说。
她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威严、不苟言笑的感觉,但是言语中又流露出随和。
“这个科室刚刚成立,还没从精神科独立出来,竞争者不多,我也是刚刚入职的。等会万主任会一起来面试。稍等两分钟。”
两分钟后万医生还没来,想必还有另一个候选人,谭立桐就说不等了,她开始提面试的问题:
“可以请你说下你所理解的精神科和心理科对待患者评估时的不同之处吗?”
“可以请你说下你实践的流派吗?”
……
林糖心正回答到一半,门就被敲了一下,响了,另一名穿白大褂的中年男性医生走了进来。林糖心一紧张,她就不小心用英文说了专业名词。
“不要说英文,这里不是英国。”万海强皱眉。
“对不起……”林糖心连忙用中文解释一遍她刚刚说的话。
万海强似乎有点不情不愿地,在林糖心对面坐下:“我刚刚偶尔听到急诊科面试,那牛津大学毕业的医生可能也是太紧张了,说起病名和药物名,也说了英语,然后用中文解释一遍,这可不太行啊,我们又不是给外国人看病。”
林糖心听在耳里,她在想,该不会说的是夏广白吧。他们又不是整个面试过程都用英文回答。这个精神科的万海强医生似乎不太好相处的样子……不过,她按捺住了。
于是面试继续进行:
“你平常评估患者会使用什么样的量表?”
“可以请你说下你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所用精神药物的理解吗?”
……
林糖心都对答如流。比较难的是万海强的问题:“如果有精神科医生和你对患者病例的评估、诊断和后续的治疗方案理解不一致,你会怎么做呢?”
林糖心感到慌乱。类似的难题,她在英国其实也有经历过,她不确定在国内是不是同样。
“我会争取跟与我有冲突的精神科医生多沟通,了解对方的意图,同时也让医生了解我身为临床心理师的立场……”林糖心挑了些保守又绝对正确的答案。
***
没想到,国内的面试严格度和在英国的也差不多,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抛过来,面试完林糖心感觉就像写了好几篇严谨的小论文。幸好面试问题都是林糖心专业课上教的。
让林糖心感到乐观的是,谭博士最后微笑着说:“你表现得很好、非常专业,和你的简历一样让我印象深刻。不愧是纪雪医生推荐的人。”
林糖心一阵开心,觉得面试自己很有可能会成功,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
离开会议室的时候,看到夏广白已经结束面试了,他看起来放松多了,坐在走廊的座椅上拿着几本小册子,是岭南医院各部门的小册子。
这时他抬起眼,两人对上眼睛。夏广白问她面试怎么样。
“还不错。”林糖心简单地说,“就是我太紧张了,一些专业名词不小心用了英文说。不过还好面试我的人是从香港毕业的。你呢?”
她觉得,以夏广白的资历,面试一定没有问题,在这里工作反而是屈才了。
“晚点说。”夏广白站起来,“去喝咖啡?”姿态一如见到老友。林糖心感到内心一阵温馨,连忙答应。
确实是没想过能在这里重逢。
“你不赶时间吧?我想去……”林糖心本来想说去精神科住院大楼和纪雪医生打打招呼,她知道纪雪刚升上副主任医师,还没有恭喜她。
不过,夏广白在这里,她又不好意思让夏广白等她和纪雪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