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字面意思,曹操的问题与华熙的回答不能说毫不相干,只能说关系不大。
实际上……
曹操盯着华熙,眼瞳幽深。
华熙面不改色地回视。
她在表态——
无论将来如何,无论是否离去,她征讨乌桓的决心都不可动摇。
……奇怪。
在徐州,在许都,在江东,华熙的所作所为皆有迹可寻。
但,除此之外,曹操找不到任何与她相关的信息。
她好像是凭空冒出来,直接找上刘备的一样。
那么,此时此刻,她讨伐乌桓的坚定态度该作何解?
仅仅是因为对异族的厌恶吗?
思绪回转,曹操收敛气势,笑道:“如此说来,将军已准备妥当?”
华熙颔首:“听凭丞相调遣。”
*
“不论多么像人,你都不是人啊。”
这话莫名其妙,按往常的情况,华熙不会理它。
但将要上战场的华熙心情很好,给予了回应:“嗯?”
「塔」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说出来怕被打……
可憋着又很难受……
最终,它还是忍不住道:“你太客观了,客观到可怕。”
拥有自己的情感,存在私人的喜恶,但情感也好,喜恶也罢,总会让位给理智。
“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机械音念出史书上的记载,冰冷中现出无端的悲悯,“你不痛吗?”
华熙默然。
……怎么可能不痛?
曹操第一次屠戮徐州,胸口深可见骨的伤痕——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怎么能,一边写出这样的诗,一边毫不留情地对黎庶下手?
……更何况,他不止屠戮了一次。
伤痕结痂,又被撕裂,淋漓的鲜血掩藏在华服之下。
辗转反侧、痛不欲生之时,华熙真的毫无憎恶与怨怼吗?
……怎么可能。
曹操对祂的尊敬是真的,明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天灾人祸会反馈在祂身上却依旧毫无顾忌地屠戮也是真的。
……为父报仇?
冤有头,债有主,百姓何辜?
况且,曹操第一次屠戮徐州,泗水断流之时,曹嵩尚未死去。
“……曹操大破乌桓之后,你很高兴,”「塔」翻着史书,“你亲自向他和张辽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