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包我身上!绝不叫那些个小人得志。”
*
进了腊月,府学和各家书院陆续休了春假。
柳玉瓷有时待在状元铺,有时便领着庆庆,和方宁在报社忙碌。
《广厦》听取南宫芷的意见,他特意在文章底部添了标注,表明仅为各人观点,诚邀众哥儿女子书生投稿交流。
南宫芷、刘小芝等人亦被他说动,投了几篇稿子。
在他的号召下,各家书院,尤其是时常光顾状元铺的哥儿女子,加入撰稿大军。
吴老板都放话了呢,若《广厦》大卖,将以女学生、哥儿书生的名义,在城门口、西郊佛寺前施粥。
施粥日由腊八起,直至除夕前夜。一日甜粥,一日咸粥,咸甜搭配着来。
状元铺人手不够,便调派了家中小厮。
城门口粥摊由舒哥儿负责,西郊佛寺请孟巧珍负责,吴煦和柳玉瓷空时便去搭把手。
腊八节,舒哥儿带着慈济院三个孩子,天色未亮便熬好了两大桶薏仁红枣腊八粥,两大桶赤豆圆子粥。
正好万沅沅提出要到寺庙烧香,柳吴两家连同林元朗夫妇一起前往,于拂晓时分到了西山佛寺。
柳二苗先代孟巧珍看粥摊,他和祥生两个守着,其余人先进庙里拜佛请愿。
众人先求平安符,保亲友身体康健、四季平安,再求前程,愿家中读书人秋闱高中、杏榜提名。
万沅沅还要给柳玉岩、方宁求一求姻缘顺利。
孟巧珍嫁予林元朗数年,亦要求一求子嗣。
柳玉瓷便低声询问吴煦,“煦哥哥,我们要不要求子嗣啊?”
“你傻了?真求中了可别把我吓死,你不科举了?”
“哦,我以为你想要嘛,看你喜欢小娃娃……”
吴煦去勾他小拇指,偷感极重地看了眼前边的万沅沅等人,偏头轻语扫过柳玉瓷的耳垂。
湿漉漉的触感,勾得柳玉瓷心底一颤,身子不由自主地抖了抖,被吻过的耳垂鲜红欲滴。
他、他、他……
寺庙庄严肃穆,他竟敢讲这样不知羞的话!
吴煦不知羞,把夫郎逗得面红耳赤,还要恶劣地欣赏他的窘迫,比个手势,让他回家等着。
柳玉瓷羞恼,不敢亦不愿看他,耳中却不断回旋适才那句话。
“软软想要?且忍一忍,都留着回去给你……”
庆庆看到小么脸色不对,关心他有否不舒服。
吴煦笑着牵过庆庆,“要什么娃娃,庆哥儿不香吗?喜欢小孩子,我们养着庆庆玩就是了,但夫郎若喜欢旁的,为夫自当为你效劳……”
“!”
柳玉瓷一把捂住庆庆耳朵,瞪着吴煦,浑说什么呢!
柳玉岩注意到后头动静,睨了吴煦一眼。都是男人,他看两人表情也能猜到几分吴煦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轻咳两声示意吴煦收敛。
吴煦举双手投降,等柳玉岩收回视线,转头就跟柳玉瓷吐槽大舅哥嫉妒他俩感情好。
柳玉瓷被他插科打诨,倒也确实放下了突如其来的心事。
主要还是受到孟巧珍的影响,吴煦一打岔,他便自己开解好了自己。
他的情况不一样,的确不适合过早要孩子。
那边林元朗也正安慰妻子。
孟巧珍嫁入林府已两三年,肚子未有音讯。
素日他俩小的独自在府城居住倒还好,没有长辈念叨,可逢年过节回村,总免不了要面对三姑六婆的问话与催促。
近两年,话中已渐生不满。
况且林元朗已是举人身份,在林家小辈中算顶顶出息的,总有那多长了心眼的人,想给他塞女人哥儿。
占个老丈人丈母娘的名头分一杯羹,总比远了吧唧的同族亲戚身份靠谱。
林元朗言辞激烈骂过,冷眼相待逼退过,哪怕他去岁祠堂立誓永不纳妾,处处维护孟巧珍,亦挡不住有心人的贪欲,借口关心,明里暗里指他娶了只不会下蛋的鸡。
冷嘲热讽听多了,再是心宽的人都要憋屈,孟巧珍逐渐不愿回村。尤其接了状元铺的活后,更有了借口逃避。
然寻常日子不回便罢,年节总得回的。不止要回,还要走一圈亲戚,身为举人媳妇,她还得笑着招待,事事妥帖。
真是想想都累人。
万沅沅作为过来人宽慰她,把身子养好,心宽才好怀胎。
“男人靠得住,有没有孩子,日子都舒坦;男人靠不住,生了孩子,也不过是来这世间遭罪受。”
柳玉瓷想到“换一个”理论,亦劝她:“嗯嗯,巧珍姐姐,元朗哥若真敢嫌你,讨个小妾进门,你就休了他嘛。换个更好的!”
“对,你若怕没处去,就住我状元铺后院。将来我们去了京都开店,府城状元铺让你管事,那时银子赚着,富婆当着,还怕找不着更好的?”
林元朗震惊地看向吴煦,怎么话没两句,他媳妇就要没了?!
“好你个吴煦,兄弟是这么当的?”
吴煦举起跟瓷哥儿十指紧扣的手,“嘿嘿,兄弟是手足,夫郎如衣服,断手断脚尚能苟延残喘,没有衣服蔽体那怎么行呢?”
“我脸皮薄,光着身子我可没脸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