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晌午,赵煜兴儿到了庆阳县城,刚进城门远远见青娘跟马龙在那等候。
赵煜一见到青娘就高兴,隔了老远招手。
同样,青娘也笑吟吟地向他挥手回应。
赵煜赶紧向前走去。眼看没两步就到了青娘跟前。不成想,身后的兴儿不知道啥前儿就窜到了他前面,干脆一猛子扑进了青娘的怀里,撒娇卖萌的喊着:“青姐、青姐,你有没有想我···我都想你了!”
兴儿眼睛笑成了一条缝,然后摇晃着青娘的胳膊。
青娘一只手摸着兴儿的头,笑道:“想啦,想啦!”
此时被冷落的赵煜耷拉着眼角,他面无表情的瞅着二人有说有笑,心里直泛醋意。
那马龙走近了赵煜,一面笑哈哈地接过赵煜手里面的包袱,一面说道:“大人一路辛苦了罢!”
赵煜并没理会马龙,只管使劲盯着撒娇卖泼的兴儿,他两眼似要喷出火来——这孩子咋就没点眼力见呢!
青娘感觉到赵煜的目光,这才扭头看看他,露出盈盈一笑:“你回来啦。”
赵煜听到轻言糯语,不禁风卷云舒,刚要接上话头,不想兴儿紧着拉住青娘就要上马车,“青姐,咱赶快回家吧,赶了一天一夜,我这都快饿死了!”
“早已叫人置好了席,老夫人此刻已在家中等候呢!”说着便要跟着兴儿上车去。
“等会儿!没大没小——我先上去!”
赵煜甩了甩袖子,凑近青娘快速且悄悄地摸了一把她的手,然后一声不响地钻进了马车。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令青娘一愣,刚刚手心儿被赵煜轻挠了两下,此刻,她心中仿佛有了微微的酥麻感。
马龙在旁瞧的清楚,面对俩人打情骂俏,只是耸耸肩。随后跳上马车,驾车向衙门行去。
回到县衙后,赵母赶忙吩咐厨房传午饭。
几人围坐于饭桌前,赵母便先询问了刘琛的近日情况,尔后又问到他们二人破了桩什么大案子。
兴儿是真饿坏了,看见好吃的便狼吞虎咽起来,当听到赵母问了案子的事,他急忙接过话茬,紧接着就是一阵眉飞色舞,说的脖颈子直冒青筋。
赵母听得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口里直念叨“阿弥陀佛”。而旁边的马龙边听边不住拍案叫绝。
“呵,兴儿,你啥前儿学的说书玩意儿?我看你不妨去茶肆讲评说书,好挣些银钱补贴家用噢!”赵煜看兴儿风头正盛,就存心逗他。
兴儿蹙眉想了一想,不自谦地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认识那么多地方见识到多少奇闻趣事,那坊间的说书先生说不定还不如我赵兴懂得多哩!”
“说书弹唱虽不可缺舌少嘴,但首要的是这脑子必须清爽,少爷你吃粮不管酸,家中糊口冀希发财的大事还得靠我们哩!”他歪了眼赵煜。
“呵,好你个兴儿,如今学的牙尖嘴利!看我不收拾你!”赵煜起身,作势要弹他的脑瓜崩。
兴儿见此急忙捂住脑袋,猴似的躲到赵母身后,而且还不住地对赵煜吐舌头。
“哈哈哈···”
兴儿是个活宝,众人不觉一阵哄笑。
赵煜兴儿归家本就令赵母开心不已,再加便宴上众人开怀嬉笑,赵母又高兴地多饮了盅酒水。
大笑后,她忽然想起快到了“年头日”,顺便接着道:“还有二十几天就是年头日了,如此重要喜庆的节日,我想着还是应该回佑阳老家过节的好···”
赵母说着不觉情绪变得低落,“家人团聚过旦日,除了吃团圆饭最要紧的是先祭祖先,还有···你父亲,我总觉着撇下他一人在佑阳老家,总会孤零零地····”
听此,赵煜不免敛起笑容,缓缓收起落在半空的筷子,尔后回道:“一切都听母亲安排。”
说完,赵母点点头:“那我立刻修书一封回老家,嘱咐管家清扫打点。”
随即,赵煜点头应允。
午饭后,赵煜他们三人去了街上日常采买。许是快到了旦日,街市上车马来往,络绎不绝。
兴儿小孩子心性,又爱热闹,每每见各种摊位都爱跑过去瞧新鲜。
赵煜青娘挨肩并排走在后面,二人有说有笑,心中自是欢喜。
“少爷、少爷,你快过来!”
这时,兴儿瞧见稀奇物件儿就想起了花钱买东西的人,乃频频回头招呼赵煜过来。
赵煜见状,无奈向青娘瘪瘪嘴示意自己要过去一下。
青娘捂嘴笑笑,连忙让他快去,随后她自个也转去了卖林檎旋(水果切片)的摊子。
她伸手仔细挑着,忽然从人群中走过来一个中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