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薛红衣辞别师叔,急急赶回衙州。
·····················
衙门书斋内,赵择渊正在翻看卷宗。此时,忽听京州来人,他匆忙起身出去,跟随衙差到了门口,抬头见一身军、服打扮的参军正坐在高头大马之上。
赵择渊寒暄拜毕,旦见那人翻身下马,走到他面前,并从怀中掏出黄绸交予赵择渊。
赵择渊一看此物便知是朝廷下发的圣旨,不觉跪地,双臂过头恭敬接下。
又一施礼后,参军乃上马离开。
等人走远后,赵择渊才展开黄绸圣旨,看完旨意甚觉是道催命符,他心中不免惊栗。
朝廷限期三日内破案,否则自己项上人头不保!
赵择渊攥紧圣旨,转身往书房走,而一路步履蹒跚。
此时此刻他的胸腔分外焦灼。
待走到门口便见王儒律站在那里,他目色沉静。
赵择渊却并未理会王儒律,而是只身进了书房,转身又将房门关上。
而就在门关上的刹那间,二人眼神相交,恍然若揭。
····························
黄昏时分,薛红衣刚到城中就先转去了衙门大牢。到了地方,薛红衣不敢声张,她贿赂了监牢守门,不一刻便进了羁押薛刚的大牢。
薛刚正在那焦急不安,忽见妹妹薛红衣进来,内心惊喜。
薛红衣刚要张嘴,薛刚连忙制止,他伸头望望外面见无人影,然后拉住薛红衣到一边。
“情况怎么样?”薛刚焦急地问道。
薛红衣便将打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薛刚。
原来,薛红衣听师叔说,他常年在衙州境内走镖,的确对虎寨有所耳闻,他们乃是一伙流窜山贼,年前他们曾在凤平县抢劫镖车,被当地衙差追剿,匪首大虎深知不妙,于是率领二十余孽逃向庐景县境内,尔后再无消息。
闻言,薛刚蓦地一惊,怔大双眼看向地面。
此时,薛红衣懵懂的看着薛刚,问道:“哥,你怎么了,你是不是···猜到了什么?!”
这会儿,薛刚五内俱灼——如此看来衙州饷银失窃案的真凶难道是他?!
“啊?什、什···么?”
听到问话,薛刚这才回过神,他看向妹妹薛红衣——虎寨与人勾结抢夺饷银,他深知这里面会有不可告人之处,固然是——知道的越多,越会身陷危险漩涡。
思忖至此,薛刚压住心中所断,只瞒着薛红衣。
“虎寨一帮乃是穷凶极恶之徒,他们定会在城里布置许多耳目,你回去断不可向任何人提起此事,我怕的是你性命会有危险!”
薛红衣听罢,本想回嘴,可是见薛刚一脸铁心铁意的模样,只好点头答应。
“哥,我一心也只想着你的安危,一旦查明真相,我非要那赵择渊亲自来大牢你请出去!”
闻言,薛刚淡淡一笑,心中之感无法名状,他透过上面的小窗,这时透过来一丝薄凉的月光。
“时候不早了,红衣你先回去···”薛刚站起。
薛红衣双手再次拉住薛刚的衣袖,凝噎:“哥···”
薛刚以点头表示宽慰,接着摆手让她出去。
薛红衣离开,而向大牢外走去。
薛刚目送,直至不见妹妹的影子,而他自言自语退回座上:“怕是人有亲疏,令他人心寒胆颤···”
月挂半空,薛刚在那里呆坐冥想,半晌后,他扒着丛棘(监、狱的栏杆)开始喊叫:“来人啊!来人啊!”
狱卒突然听到喊叫声匆匆跑过来,没好气说道:“大晚上叫什么叫!”
“我要见赵大人!”
“大人?”狱卒皱着眉头,打着哈欠:“哈···你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辰!明早再说罢!”
说罢,刚要转身就走,薛刚急着重复:“我要见大人,若是你耽误案情,上面发难你可吃罪不起!”
“啧···你!”
狱卒虽嘴上不满的嘟囔,但还是不敢再推辞,决定去请赵择渊。
狱卒走后,薛刚在牢内来回踱步,他又去丛棘那左右观望,半晌两个身着兵服的狱卒开了门进来。
“赵大人请薛通判一见!”其中一狱卒说道。
薛刚听得此话,心中纳罕,不禁狐疑重重。
两名狱卒见他疑惑,乃说道:“既是大人,怎会夜半驾临到此见你一个罪人!你还不快快与我们同去!”
说罢,薛刚被他们二人架着押着出了大牢。
三人到了一间偏房的门前,见里面掌着烛火,薛刚被二人带进屋内,“啪”的一声,门被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