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讲,和周太傅脱不开干系。”
翻完一整遍后,林琅迅速把奏章塞回了原处,思绪翻飞。
陛下这就是要开始行动了,也就是说,离换代不远了。
不太一样的是,这次打头阵的是宇文嘉煜。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记录的昭德变法始于昭宗驾崩初年,便是由“官印法”开始的。历史学界几乎都认为,大宋的灭亡由此拉开序幕,将其罪责都落在这场变法的带头人—周玦的头上。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原本的历史进展已经有所改变,拉开序幕者变成了宇文嘉煜,但其实周玦还是参与其中的。
不管怎么说,历史真的变了!也就是说周玦的结局和变法的结果是完全有可能改变的!
理完前后思绪后,林琅的眼神忽然一亮,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戚容不解。
你官人的功劳都被人抢了,林琅你在高兴啥?
林琅意识到自己有些许的失态,连忙收住表情。但她没办法向戚容解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她只能说自己突然想到了别的事,假笑一番搪塞过去。
“宇文嘉煜这个人,你怎么看?”
戚容这话把林琅问的一噎,她对宇文嘉煜的了解,当然都是正面的。这个人,是曾经春风得意状元郎,是未来官运亨通左丞相,没流传下来什么诗集文章,世人口中的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天之骄子。
对于他如今替代周玦举国推行“官印法”的事情,不知晓背后隐情,林琅不好下定论。
“戚大人,既然同朝为官,只要能利于百姓,无论这功劳是谁的,都一样。”林琅绕过了这个问题,笑着道。
戚容也不是对宇文嘉煜有意见,对事不对人。周玦在宁州的事情她一直有听说,为何到最后拱手把政绩让与他人,戚容不理解。
“我只是想提醒你一下,提防着,官场之上谨慎些都是好的。”
林琅知道戚容并无恶意,便小鸡啄米般点了点头,笑着应下了。
那天回到周府。
“你说,你说,怎么回事啊?”
安福和抱香在门外听到一阵嘈杂,便知道少夫人又在整治周玦了,说不定现在正提着耳朵呢。
两人对视一眼,暗叹周玦命运多舛,老老实实守在了门外。
“夫人夫人你听我解释,你先把手松开好不好?我错了,你听我解释。”
周玦被揪的耳朵痛,连忙告罪求饶。
松开手后,林琅抱胸把头扭向一边没作声,等着周玦的“解释”。
“此前我已经得罪过许多朝臣,若由我来主持变法,必然受到重重阻碍。”周玦揉了揉自己的耳朵,声音中有几分委屈与无奈。
“宇文嘉煜出身清流世家,代代名臣,他在朝中比我有话语权,若能由他安排,必然比我更顺利。”
“三娘,”周玦小心翼翼地凑了过来,低声道:“只要对百姓有利,对大宋江山有利,是谁来做都是一样的,你说对不对?”
林琅一听更加生气了,手一撒开,握拳嗔怒道:“我生气不是因为你把机会让给了宇文嘉煜,是你没有提前跟我说!但是,但是我也不是想控制你了解你的一切,我只是、我只是……”
我只是担心,在我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又不受控制地走向了那个如深渊般晦暗的结局。
看林琅哽着说不出话,周玦连忙接上话,抚着她的背安慰道:“是我的错,没有提前知会你一声,以后不会了,真的不会了。”
说出话的那一瞬间,周玦忽然想到,陛下今天要传给他的那道遗诏。
内心挣扎一番后,他还是决定不透露这件事。不告诉她,她才能安全。
对不起,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林琅泪眼婆娑,扭过头看着周玦的眼睛,细细密密的睫毛投射下一片阴影。若不是仰头,她真的看不清他的情绪。
林琅没有再说什么,她知道周玦的话在理,以宇文嘉煜的能力,办好这件事不是什么难事。
万事开头难,若是宇文嘉煜能把变法的头开好了,对于改变周玦的命运,有着巨大的助益。况且,还能把周玦分散一些火力,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大臣不要盯着他一个人骂。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站在这里,谁也不清楚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这时安福在门口同胞,说老爷要来。
想必周则仕也是听说了今日朝中发生的事情,来问问情况的。
周玦亲自去给父亲开了门,讲好来龙去脉。周则仕也并非贪图名利之人,并没有因此怪罪儿子,反而觉得这番处理十分妥当。
“周玦,你已经有了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为父,真的能少操点心了。”
周则仕虽然已经不再过问朝中其他事情,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依然事事上心。在宁州的三年,书信常通,生怕有些错漏又被那些个御史谏官吵吵闹闹。
“父亲,我不希望您为我担心,我会小心行事的。”
周则仕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神中满是欣慰。林琅也跟着走了上来,微顿行礼道:“父亲,儿媳也在宫中当值,有什么事情我会帮衬着官人一二的。”
看着儿子儿媳都如此听话懂事,周则仕总算是放下了心来,这下也好回去跟夫人交代了。
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和林琅的发髻罗裙,周玦的思绪又飘回了被官家单独留下时的场景。
他对宇文嘉煜说,保守这个秘密,直到时机成熟。
对周玦说的是,保守这个秘密,直到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