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宫墙之内有恶犬 > 第59章 酒逢知己

第59章 酒逢知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醉仙居,京城内首屈一指的淮扬菜馆子。

钟义寒要了包厢,盛情邀请夏绫与庄衡去点菜。

夏绫与庄衡尴尬的对了个眼神,又瞧了瞧宁澈,谁也不敢动。

宁澈心里已经破罐破摔了。正好宁潇闹着要解手,他拉起孩子,只说了句:“你们点,我随意。”

宁澈洗过手,直接去了包厢。见还没有人回来,他习惯性的坐到了圆桌的主位上。

等了一会,倒是钟义寒先回来了。

钟义寒推门一看,如鲠在喉。这位夏公子脸也忒大了吧?一晚上蹭吃蹭喝蹭衣服不说,竟然还一屁-股坐在了主位上。这顿饭他是为了答谢庄衡大人与小乔公公的,现在这算怎么回事?

可作为读书人的谦和仍让他忍着没有发火:“夏兄弟。”

“嗯?”宁澈拧起眉头。他本来不想搭理这人的,可对方怎么还成心找事。

钟义寒磨着后槽牙笑了笑:“您这一晚上,既没出钱,也没出力,坐在这里不太合适吧?”

宁澈低头看了看自己坐的位置,坦白讲,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有这么个问题。本来他与别人同桌吃饭的场合就不多,即便有,谁不默认他应该坐在主位上?

“行。”宁澈算看出来了,他今天不是来吃饭的,是来渡劫的。

好在长年与内阁那帮老头子的勾心斗角早就磨出了他的性子。宁澈情绪异常稳定,拽起宁潇坐到了最末一次的位置上。

钟义寒尬笑了一下,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还能说什么,房间里的气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他心里直犯嘀咕,这庄大人和小乔公公,怎么还没过来?

夏绫和庄衡是故意找借口磨蹭一会的。

“庄大人,咱俩这样瞒着钟大人好么?要不偷摸跟他说一声,我瞧着皇上脸上不太好看呢。”

在酒楼不起眼的过道里,夏绫如是说。

庄衡抱臂道:“那在下找机会提醒钟大人一句。不过陛下的身份,还是不可轻易泄露。”

夏绫觉得这样合理:“行,按您说的来。也不知道他和小王爷完事没有,咱们快过去吧,省的皇上再单独跟钟大人碰上。”

两人快步向包房走去。进去一看,夏绫心道一声,完,还是来晚了一步。

宁澈翘着二郎腿坐在最靠近门口的位置上,面无表情的给宁潇剥着不要钱的水煮花生。而钟义寒一直没有落座,见了二人连忙招呼道:“庄衡大人,小乔兄弟,请上座。”

夏绫明显看见,庄衡袖子下面的拳头紧了起来。

见庄衡不动地方,夏绫干笑了两声:“那个,我们坐哪都一样。夏公子,要不你……往里头挪挪?”

宁澈连眼皮都没抬,只是往自己嘴里又扔了两粒花生:“在下一没出钱,二没出力,可不敢忝居正位。”

夏绫人都麻了。这钟义寒究竟又干什么了啊!

她无奈的用手肘拱了庄衡一下:“庄大人,今夜您受累最多,那您请上座?”

“不敢当。”庄衡说着,直接坐到了宁潇右边的位置上,“还是小乔公子您请上座。”

夏绫见状,立刻猛跨一步占上了宁澈左边的位置:“我坐这就挺好。”

如此一来,房间中便只剩了站着的钟义寒,以及空着的主位。

钟义寒不解,这二位今日怎么这样客气了?

庄衡适时补了句:“既然是钟大人您做东,这上座自然您来坐合适。”

钟义寒觉得让人家挪屁-股起来也不太合适,只能拱了拱手:“那下官便恭敬不如从命,恭敬不如从命。”

好在菜上的很快,救了这要人命的局面。

为了缓解尴尬,夏绫特意先开了口,装作与宁澈寒暄:“不知夏公子平日里都爱吃些什么?”

“吃鱼吧。”宁澈淡淡答道,“好挑刺。”

夏绫实在忍不住在桌子下面轻轻踹了他一脚。

宁澈不为所动,依旧皮笑肉不笑的倚着靠背,双手交叉在胸前。

见菜都落了桌,钟义寒举起酒杯:“今日之事,有劳庄大人与小乔兄弟照拂。在下的感谢都在这杯薄酒里,若日后有钟某人能效力的地方,还请不吝吩咐。”

庄衡道:“钟大人客气了。在下也只是公事公办,职责所在而已。”

钟义寒点头回敬。可他总觉得这桌子人哪里别别扭扭的。

问题显然出在那位夏公子身上。他就坐在正对面,让钟义寒很难忽视。可别人都在此处推杯换盏之时,这人就那么干坐着一句话都不说,显得也忒膈应。

于是钟义寒拿出了东道主的气度:“来,夏兄弟,也祝你日后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宁澈兵来将挡:“多谢钟大人。祝您日后也官运亨通。”

夏绫是牙都快咬碎了。过了今晚,钟义寒这官怕不是得做到头了!

庄衡倒是插空开了口:“不过我确还有一事,想请教钟大人。对于今夜倭贼之事,钟大人您怎么看?”

钟义寒呵呵一笑:“抓倭贼是庄大人您的领域,下官不敢置喙太多。不过若是这倭贼抓到了,审的时候在下或许还能出几分薄力。”

“是人还是鬼,确实要抓到了才知道。”庄衡点下头,依然抛出了心中的疑惑,“凭钟大人对倭贼的了解,这潜入京城的倭寇,究竟意欲何为?是真的企图作乱,还是别有打算?”

钟义寒顶着下巴想了片刻:“庄大人,这话下官不敢乱说,只是讲一些自己的看法,您就当个故事听听。”

“钟大人但说无妨。”

钟义寒道:“在下有几种猜测。但首先,还是想同诸位先讲讲这倭寇的渊源。”

“在海上流窜的倭寇,并无倭国正规军编制,大多是些民匪流寇,也是在路上活不下去,才来海上混日子的。可当其势力日渐做大后,倭国当局见劫掠我大燕似是有利可图,故而暗中在鼓励这些海上盗贼的行径,倭贼所劫掠的财产也会抽一小部分上贡给倭国朝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