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风经历这一番实在是显得体面了太多。
小皇帝端坐案后,叫他起来回话,问他一句:
“风爱卿这些年不得重用,心中可有怨怼?”
这话从何而来呢?
看不懂皇帝想说什么,但也不能乱答。
风采青将声音压低,平静答道:
“臣是陛下的门生,自然陛下要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
“为朝堂,为万姓,做事岂分轻重高低?”
“臣只怕自己做的还不够好,绝没有自怨自艾的可能。”
答得这样圆润又滴水不漏,不知道的还以为风经历今年六十有二,在朝廷混过五十载有余。
皇帝满意颔首,随后是沉默,不知在想什么。
风采青也低头肃立,不去直面天颜。
他余光看见有人从旁边的小室转出来,一身杏红,还道是内侍;
那人却停在他身前,声音温和,带着些许诧异:
“经年不见,怎么闹成了这副样子?”
“抬起头来看我——嗳,如今我还得称你声大人了。”
年轻人到底缺些定性,猛地抬头,正看见沈帝师那张熟悉的脸。
其实他也只远远见过几面,送别那日更是隔着帘子。
可过了这么多年,说话的声调他竟记得清清楚楚;
就好像有仙人挟着他那些葬在许多年前的青春气盛,驾着祥云,翩翩然回来唤他。
如惊雷,如焰火,烧尽了枯树死去的皮,而后就是万木勃发的新生。
他张张口,却不知道该如何在御前表现这番重逢的惊喜:
“帝师……”
这是最合适的称呼了。
从帝师方才那句话来看,其目前虽被召回京城,但还未起复,尚是七品的地方官。
若是私下见面,他自然愿意叫一声沈大人;
可是在圣人面前,他就不敢出一点儿错。
陛下为何召您回来……?
风采青不敢问,他以为这是梦中,或是幻觉。
但万一这真是现实,那就一定是好事。
他看见帝师身上穿的是红色,就知道这是圣人特别恩准过的。
否则,大楚服色逾制是重罪,即使是常服形制,往往也难以避开。
帝师穿这件红,陛下允许帝师穿这件红,就已经摆明了二人的态度。
情况其实不危险,反而很安全……吧。
“采青见过帝师。”
风采青不知该说什么,只能深揖一礼,以示敬重。
拿出后辈姿态来,品级上的差异就多少可以削弱些了。
皇帝在帝师身后站起,绕过桌案走出来,站到了帝师身边,神色平和。
沈厌卿和声道:
“陛下都与我说了,你文章写得犀利,帮了他几次。”
“只是苦于种种原因,一直不得提拔你,这些年也辛苦了。”
“我……”
怎么会辛苦呢。
能得圣人的直诏本是荣幸,而不得晋升也是因为他六年前那一遭后再不拿笔,是他自己的原因。
反倒是帝师竟和他一个六品小官这样说话,真是看得起他……
风采青局促,有了些二十六岁该有的样子:
“只是不知,这一次是陛下要见我,还是……”
还是帝师要见他?
当年追车追出去二十余里,而今竟当面被对方叫来见了,风经历一时有些恍惚。
“是我们都想见你。我与陛下向来一体,自然只有一个心思。”
这话说的很有分量。做臣子做到这个程度,已经足以得到所有人的仰望和羡慕了。
皇帝也点点头,表示赞许,风采青心中顿时多了些安心。
沈厌卿向他手中塞了两张东西,不待他看,抢先道:
“如你所见,我现下还是个七品闲职;”
“可你若是愿意襄助,陛下起复我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你若是不愿……不强求,只是这两张东西就不能给你看了。”
这两句话说的夸张,其实都是玩笑。帝师把他当成后辈,拿这些东西钓他。
岂不知他对陛下一片忠心,又怎么会拒绝派到头上的责任?
虽然不知原因,但既然选中他,他就不能退缩。
风采青想跪圣人,奈何有两个人站在身前,空间不够,跪不下去。
他只好站直了认真道:
“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还有为帝师。
这种情况,为陛下就是为帝师了。
随后他毅然看向那两张纸上的内容,好像在怕帝师后悔收回。
一张墨色深绿,落款是“文州鹿慈英”,是为慈英太子教报告文州异常的那封信;
另一张则溅了些微不可见的血点儿,结尾签了个桃红色的押:
“二十二录过阅过谨呈上”
风采青瞳孔一缩。
沈帝师则再次开口,语气中带了些消沉和宽慰:
“唉……是二十二无疑,但不是你认识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