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青正沉默,见帝师神色似有所动。
他心中一动,半作转身,顺着对方目光的方向看去。
见门边上倚着个桃红衫裙的少女,插了满头红粉花朵,间杂许多金银,几乎成了个盆景。
云肩上尽是层层叠叠的绣片,缀着珍珠宝石,服制上看不出身份——实在是比公主还要华贵。
虽说这个岁数的女孩子都爱美,可打扮成这样还是太过夸张;
若是走出门去,必定显眼到了不容于世的程度。
她半低着头,闷闷盯着风采青,盯得这位六品朝臣一阵心虚,花了一时半刻才确认自己确实不曾见过她。
“……”
她绞着帕子踟蹰,下眼睑缩动了一下,转开眼睛。
“……我是二十二。”
藕荷色的帕子扑一声响,被她尖尖十指戳出几个窟窿。
“——我们知道你。”
说完这句话,她就不再看风采青,转向皇帝和帝师的方向,神态转为恭敬。
“帝师,沈家遣沈雁姑来了,要见您。”
沈厌卿轻轻“啊”了一声,无奈笑出些气音,道:
“还真是事情都赶到一块去了。”
风采青一怔,知道是有事,自己不便打扰。
“陛下,帝师,我……”
皇帝不答他,只看向帝师,似乎在询问意见。
杏红衣服的帝师则展颜一笑,动袖招他两下,示意他留下旁观。
“早晚要一起做事,也不是划党分类的时候了。你——就在这听着吧。”
风采青应下,待要站到一边去,一回头却见宫人为他设了座位。
“这、这——”
他不敢坐,急急回身。
帝师却噙着盈盈笑意看他,双手揣进袖中。
“有什么受不起的?坐吧。”
“就当谢你,代我帮衬陛下这些年。”
“若没有你,那些麻烦还真不好办呢。”
秦家的旁枝,条条都扎进新王朝的深处,夺着雨露,吸着血。
哪怕是惠王的死,也没能让他们蓬勃的野心有半刻停歇。
只是隐蔽起来,遮掩过去,叫人摸不见也找不到……
一旦寻到了哪怕半点破绽,就必须立刻出剑;
填再多的人命、再多的代价,也不能放过那一个瞬息。
谋略无论如何趋向完美,毕竟会有缺漏;人力即便抛却生死,终究还有尽时。
局外的七品小吏与影卫首席的偶然相识,竟在几度春秋后补上了这天网的最后一块碎片。
……
二十二引进来一个女子,婢女打扮,衣服颜色素而深,鬓边却插一支颜色亮眼的珠钗。
沈厌卿心中了然:
这是她们家主的首饰。
别在她头上,就意味着她能代家主说话。
女子跪下问安,动作轻缓,膝头触地听不见一点声音。
风采青一见这就敏感起来,知道这又是个身上有功夫的。
上了这么多年朝,还是第一次发现,身边处处都是高人。
看来庙堂之间亦有江湖啊……
“沈家雁姑,见过陛下、帝师。敬祝陛下万岁,帝师千岁。”
“见过首席,见过风经历。”
她连着说了这一串,语速很慢,不见停顿。
似乎认识在场所有人是京城某某小家族某某侍女的必备知识,没什么奇怪。
风采青见她认识自己,一阵惊诧,心中快速回忆起沈家相关的事情来。
自沈帝师离京,沈家就几乎销声匿迹,一点动作也没有了。
偌大一家子人,竟连婚丧嫁娶的事情也无,终日安安静静,也不与外界交往。
旁人都道,这是报应。
有识之士却都知道,这不过是嫉妒而已。
当年帝师称是“认祖归宗”,与京城沈家联了宗,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办的不大。
就这样还常常被私下取笑:
人人都知道沈厌卿出身再贫寒不过,也没什么亲人线索;
忽然多了一家子人,只怕是为自己身份自卑,站在朝廷上矮人一头,怕揽权时发挥还不足,刻意去强求的!
沈家也是没骨头,见着杆就顺着往上爬,不见一点士族的端庄矜持。
初入仕途的风采青那时还腹诽:
只怕这样的好事找到这群人家里去,个个都比沈家还殷勤。
家里无缘无故多了个少傅,又是皇帝的老师,傻子才不愿意呢!
帝师开口,小皇帝也没有意见,很顺遂地批了,沈家就此多了一个长辈。
一联过宗,沈厌卿的手就伸到了沈家里头去,闹得一阵天翻地覆,热闹非常。
帝师一边在朝中诛除异己,一边打压皇亲,一边还有空折腾自己新认下的家人;
等到局势初稳,沈家的话事人已换过了几茬,最后定下来的家主竟是个小姑娘。
——二小姐沈殊。
这名字乍听难辨男女,背后却关系着一条沈家的奇怪家规:
愈是身份高的,名字越怪。
又因为大家族中旁支诸多,又分嫡庶,每一人的地位往往出生时就定下了十之八九;
因此这随新生儿落地一起裁定的名字,往往就定了孩子的一生;
即使旁支上位,也一定要遮遮掩掩改过才行。
沈殊的名字,就是改过的。
这位年轻的女家主,嗤笑着划了自己的旧名字,重新录过家谱。
把自己的一众姊妹姑姨都填了上去,剔了许多犯了事或是辱没家名的,整理成一派清爽。
又矜傲道:
“什么贵不贵的,钻研搜罗那些怪字,倒是费去你们大半心神!”
“既然要与他人不同,那我就要一个‘殊’字,落得个简单省事就是了!”
她和沈少傅虽无实际血缘,却有一样的雷霆手段:
坐上家主的位子没有几旬,就将不服管的人收拾的干干净净;
整个沈家从上到下近百人,发不出一丝杂音。
像是个当时朝中局势的微缩版。
这背后自然少不得朝中某族亲的刻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