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么多年屹立不倒,也还是怪不容易的。
几年前被推到风口浪尖一次,歇一阵转过圈来,竟还是第一个就被拎了上来。
说不合适,那是违心。
…………
杨国舅当年能代先帝下手杀前朝末帝的狠劲儿,沈厌卿由衷佩服。
本是普通出身,未受过专门的培训;不似暗卫,只忠于主子一个人,杀什么都是杀。
寻常人都多少退缩些:
毕竟是天子,身上是有上天给的气运的。平头百姓怎么能伤这样的人?
不管是不是迷信,寻常人都不敢下手。
那——嗯,其实先帝也是一位谨慎的主帅,也不是很自信自己作为新升之星的气运——总之就是不愿意冒这个险。
杨金风杨老侯爷呢?
也不是很方便。
作为一直以来都对先帝忠心耿耿的下属,岁数也不小了,说好听是沉稳;
要是说直白些,那就是该长的狡猾心眼都长好了。
杀皇帝?
今天敢杀前朝的,明天敢不敢对新的下手?
先帝心思缜密好猜疑,杨金风一路毛着毛着束手束脚,生怕被盯出来一点毛病。
那时又正是要建功立业的时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算的清清楚楚,绝不肯出这个头来。
反正就含含糊糊混着,也不说不肯去,也不说肯去。
手下的人也都挑不出来,军营里一时僵住了。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怎么办?
废帝都捆成河蟹了,总不能在外面晾着,等晒干吧?
人都晾得没脾气了,会说的难听话都说完了,就抿着嘴瞪人,见谁瞪谁,像要瞪出窟窿眼来。
时间拖的越久,尚在萌芽中的新朝的面子可就丢的越多……
杨戎生正十五岁,也当着千户,额头也扎一根小孩才带的抹额。
军纪严,他却好玩乐,常在夜里偷偷与同行伍的打牌。
也不吃酒,也不赌钱;
不耽误事,就只是爱玩。
为此成天被亲爹训,谋士们都忙着劝打孩子别往死里打。
明明真管着上千人,却一点儿威严也没有,挨完打就爬回去,蹙摸着接着找人攒局。
论及这百折不挠死不悔改的性情,国舅爷其实没什么资格说自己儿子;
相反,正证明这是老杨家亲生。
话说回来,先帝坐在里屋喝着茶发愁,先杨老侯爷在外屋发着愁喝茶;
正是一片惨淡,杨戎生却轻快踮着步子,走进来,自请要去做这件事。
杨金风问:
“你这又是哪一出啊?”
先前点人的时候,也不是没从他这掠过去过。当时不说,怎么现在想起来了?
杨戎生打了个哈哈,挠挠后脑勺,实话实说:
“和他们赌输了,谁输谁来。”
杨金风一听,这群混小子竟敢把如此大事当成牌桌上的赌注,顿时气得脑子嗡嗡的疼,伸手便要抄东西。
里屋却传来一句低沉声音,似乎心情很好:
“可以啊,就让他去吧。”
杨戎生就知道这是主帅的意思,顿时把没正形的样子都收起来了,板板正正站直了。
杨金风起身往屋里去,应和几声,推拒几句,出来给杨戎生打手势:
去吧去吧,擦刀去吧。
他不敢说,没想到他这儿子真和他有些心中感应,毅然站出来,把这功劳揽回了杨家。
小孩子年轻气盛,又递了个玩牌失职的由头给人控着,先帝就能放心许多了。
让自己这儿子去做,合适啊。
否则,虽然费了这许多事,最大的彩头依旧落在旁家……那就是可惜中的可惜了。
至于十五岁的小孩敢不敢下手——这就不需要他考虑了。
都千户了,都千户了。
若是拿刀还拿不稳,那也太给主帅丢脸了。
杨戎生出门去,还听见背后先帝乐呵呵点他爹:
“杨金风,你儿子的牌技可不如你啊!”
……
沈厌卿越想,越觉得今日杨小侯爷的模样可亲。
他那时年岁小,正被挑选着,但消息很灵通,听师兄师姐们讲过这些事。
都说虎父无犬子,能生出一模一样的性子来,倒也很稀奇。
他又往下读随行督军的人选,看见了兵部尚书的名字——嗯,很正常;
再看,看见了白蓉镜。
“会不会有些太年轻了……”
沈帝师嘟囔了一句。
开国归开国,那时候朝气重,用人也不管什么出什么年龄;
可是这些读书考上来的,就多少让人担心其资历不甚够。
——到前线去,吓坏了怎么办?岂不是朝中又失一员大将?
他抬头看了一眼姜孚。
小皇帝用人也倾向于年轻的,他这段时间看出来了。
岁数相近,本来就更容易互相赏识,但在有些事情上,还是……
不,他还是应该相信姜孚,在位七年,考虑也许比他还周全。
姜孚眨眨眼,答他:
“只是有人提议而已,我随手就记下了。”
“但教白侍郎去,还有一优势,却是因为另一个人。”
沈厌卿思考片刻,眉头一挑:
“陛下要遣其他的年轻将领去历练。”
“嗯,总要有的。”
“但不知陛下看中了谁?”
姜孚站起来,从纸笺上端伸过一根手指,点点那个“杨”字。
“学生听说,杨戎生行二的儿子饱读兵书,有儒将风采。又孝顺懂事,一向名声很好。”
沈厌卿却笑:
“可陛下看中的却是另一位,对吧?”
二人相视一笑。
沈厌卿放下手中东西,打了个哈欠,正要出去转转再回去睡会,却见有人跪进来禀报:
“启禀陛下,杨千户递印信来,密邀帝师去杨府。”
“去做什么?”
进来传信那人似乎犹豫了一下,或是在迟疑自己有没有听错。
“去……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