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芙眼神探寻两架马车,朗声道:“我们正是蔡家坞人,长辈们从山上下来了,有什么事你就问他们吧!”
车夫应答后饶有趣味地看着这个在乡野男童堆里独树一帜的小女郎。
身姿挺拔,皮肤黝黑,疑似习武练体之身。
面容姣好,声清气朗,可见家中长辈教养。
三思后行,引领群童,此乃品格出众之兆。
乡野村坞,竟有如此美玉女童,若蔡家坞一切稳妥,他可携蘅儿久居于此,修身养息。
蔡家坞的男人们行至路前,蔡绍与那车夫相互见礼后引着他们前往蔡家坞。
诸孩童见大人都上前与那车夫交谈后决定领着牛车一起返回蔡家坞,他们自觉安全,目光投向牛车探寻一二。
两架牛车缓缓前驶后,诸童好奇心涌起,又仗着长辈们在此,围在牛车周围,一路私语窃笑,车内人物皆未露出。
孩童堆里的蔡芙悄悄打量后一架牛车车夫,比起前一个车夫周身都在表露他是个读书人,后面这个车夫却朴实健壮,面色黑沉,似是地地道道的谋生车夫。
此时后一牛车的高登警惕四周,心中祈望这次能待久一些。
蔡家坞是昭郡石川县治下的乡野村坞,此地以蔡氏族人聚居为主,故称蔡家坞。
昔日石川县蔡家只是本地一寻常寒族,几十年前南京异姓王攻入中州时,中州蔡氏族人凋零,几近灭族。
中州蔡氏机缘巧合之下,与石川蔡氏连宗,借此机会发展成为昭郡豪族。
石川县蔡氏趁此机会,将本地蔡姓读书人送往中州读书,与中州蔡氏同气连枝。
多年后,这些读书人各地任官,石川寒门一跃为昭郡名门。石川主脉迁往昭郡,余下族人守在石川。
这守在石川的蔡氏族人也有讲究,守规的留在蔡家坞,进取的迁入饶郡行水县建蔡家清英堡。
行水县位于石川县东北,是中州、令州、瑾州三州接壤地,水道便利,商家林立,清英堡聚财颇多。
因而,蔡家坞是蔡氏诞生地,与它地蔡氏同气连枝,常有来往,却又朴实低调,正适合他们蛰伏。高登心想。
清明时节,蔡家坞的男人们倾巢而出,去先祖坟地祭祖。
步行至坟山只需一刻,人人都步行踏青而去,此时接近蔡家坞的两架牛车就愈发显眼。
蔡家坞村口常有三四个皱皮男人坐着谈天说地,第一眼就看到了两架牛车与其上遮蔽扎实的车厢。
其中,蔡三根看到围着牛车的都是他们这一支的族人,兴奋快活,好有荣焉。
他立即站直身子,大声嚷嚷:“阿髦阿绍,你们带了什么人回来?”
小驴听到有大人问话,颠颠地跑过去,吹嘘道:
“三根爷爷,这两驾牛车是来找季谈先生的,他们来找我们问路,这不就问对人了,我们怕耽误了先生的事,就把他们带回来了。”
花白胡子的老人听到紧要消息,不再听这小子的絮絮叨叨,连忙截了话头:
“原来是我们阿问的客人,我去叫人知会他。”话罢,抬起两条颤颤巍巍的老腿,往里面走,只可惜他走路太慢,走到了车后。
蔡家坞村口往内道路宽窄不定,路面随地形笔直弯曲,低矮铺面紧紧排列左右。
店中人都好奇盯着来车,牛车周围的人呼朋引伴增多不少,还在高登眼前大声猜测车内情状。
高登根据围在附近大声说话的本地人,知晓这块地方是蔡家坞前街,为蔡家坞及附近乡野往来的贸易市集。
牛车行驶至前街尽头,有一个红墙青瓦的大门,正中央有一个写着“蔡”字的牌匾,高登听走在旁边的孩童说,这才到“蔡家坞”了。
进了这扇门,眼前有一片辽阔平坦的晒谷场,场上牛车进入的门是侧门,北边有个能容两架车出入的关闭着的正门。
坐北朝南正对大门的是高耸的围墙,被围墙环绕内建楼台瓦舍的就是蔡家坞了。
人群到墙下止步,蔡绍对车夫语带歉疚:
“客人在此处稍等。前些年我们倒是能带你去阿问宅前,只是这几年盗贼寇匪多了,族里有了新规矩,陌生来人须在此处待人验行过才能进去。”
车夫面上理解,与蔡绍闲话道:“我们自进了昭郡,路上太平不少,如此怎还有这些乱相?”
蔡绍笑道:“如今天下哪里少的了盗贼寇匪,昭郡略少些也少不到哪里去。”
蔡绍知道车夫想问蔡家坞为何如此谨慎以及昭郡为何治安较好,他却不能和生人随地交心。
更何况这车夫心性谨慎,直到这时只说了个姓氏和来处,至于别的一概不说,还不停地打探他们蔡家坞事宜。
众人说话之间,一行人从门内走来,其间身着青衫、姿态轻盈的青年男子正是牛车车夫要找的蔡季谈,名问,字季谈。
蔡季谈往牛车望来,只能瞧见两个陌生车夫,车厢密闭,他不知来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