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到中午时,程唯的手机响了。是母亲发来的消息,询问他暑假回家的时间。程唯简短回复后,发现邓寂正若有所思地看着他。
“怎么了?”程唯问。
“你从没提过你的家人。”邓寂说,语气中罕见地带着一丝好奇。
程唯耸耸肩:“没什么特别的。我妈再婚后,家里主要是我继父说了算。他……不太欣赏我的艺术追求。”
“所以你的坚持是对他的反抗?”
“一开始是的。”程唯笑了笑,“后来我发现,我画画只是因为……不画就会死。夸张的说法,但你知道我的意思。”
邓寂若有所思:“就像我必须创造一样。”
“Exactly!”程唯打了个响指,“我们比想象中更相似,对吧?”
邓寂没有回答,但嘴角的弧度足以让程唯心跳加速。阳光从仓库高窗洒落,在邓寂的轮廓上镀了一层金边,程唯突然有种冲动,想把这幅画面永远定格在画布上。
“嘿,我有个想法。”程唯抓起素描本,快速画了几笔,“如果决赛不只是展示技术,而是讲述一个故事呢?关于……看到世界不同面貌的人。”
邓寂皱眉:“这不是技术比赛的评分标准。”
“但这是艺术比赛的一部分。”程唯坚持,“评委昨天特别称赞了我们的情感传达。如果我们让他们不只是看到一件作品,而是……体验一种不同的存在方式?”
邓寂陷入沉思。程唯能看到他大脑中精密运转的齿轮,权衡利弊,计算风险,评估可能性。最终,他抬起头:“需要详细方案。情感因素难以量化。”
程唯咧嘴笑了:“交给我。你负责量化部分,我负责无法量化的那部分。”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几乎住在了旧工厂。程唯的设计方案逐渐成形,他们将把《色彩频率》升级为一个沉浸式体验,让观众通过邓寂的视角感受世界。邓寂则开发了一套更精密的传感器系统,能将参与者的生理数据转化为独特的色彩组合。
一天深夜,程唯醒来发现邓寂不在临时搭建的休息区。他循着微光找到仓库角落,看到邓寂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工作,屏幕上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网络图。
“还不睡?”程唯揉着眼睛走近。
邓寂下意识合上电脑,但程唯已经瞥见了屏幕上的内容,一封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邮件。
“那是……入学邀请?”程唯试探性地问。
邓寂沉默了一会儿:“研究职位。他们对我开发的感官替代算法感兴趣。”
程唯的胃部突然下沉:“那……太好了。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