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这个世界以央三为主,还融合了部分正史时,华熙无可避免地舒了口气。
倒不是对《三国演义》有什么意见,这是小说不是史书,书名也告诉你它是小说不是史书——
一来,民间有很多故事与传说,罗贯中类似于集大成者,更为过分的作品也存在,只是没有前者的名气,知道的人较少罢了。
二来,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的时代价值与文学价值都毋庸置疑。
……但华熙还是有些微辞的。
《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了,将其当成历史的孩子大有人在。
于华熙而言,故人被赋予近乎截然不同的形象,还被视作真相——这种感觉实在糟糕。
当然,责任主要在那些将小说当成史书的人身上,可罗贯中并非全然无辜。
再怎么集大成,也是他亲手写的书,里面或多或少会有他的观点……
华熙止住思绪。
她向前望去,目光掠过无数兵卒,落在被环于中间的将领身上。
那人似有所感,转头看向她——
不可抑制地一愣。
华熙笑了。
建安十三年以前,她在许都。
建安十三年以后,她在季汉。
于江东,不过是诸葛亮出使时,短暂地待过一瞬。
于周瑜,不过是赤壁之战前,短暂地见过几面。
但,怎么说呢……
——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
孙策逝去已近七年,怀念好友的同时,周瑜尽到自己的责任,倾心拥戴孙权。
他与张昭共掌军政大事,辅佐孙权平叛安乱,又率军讨伐麻、保二屯,大胜。
军旅之中,他听得神医之名,涌起的想法与孙权相似。
只是……
他没有想到,那位神医会找上门来。
“先生请,”周瑜示意华熙上座,“瑜未料先生之至,招待不周,还望见谅。”
“将军客气。”华熙端起茶盏,热意化作腾腾雾气,模糊她的眉眼。
周瑜有些疑惑:“先生因何来此?”
华熙顺着雾气看去,儒将风度翩翩的身形似也有几分模糊。
她含笑:“久闻将军大名,特来拜谒。”
周瑜拱手:“瑜不甚荣幸。”
华熙放下茶盏,回了一礼。
“瑜亦久闻先生大名,”周瑜略显感慨,“先生为民行事,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