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刘邦日复一日的靠近,不只将她尊若神祇的态度;也许是文景之治下逐渐愈合的伤口;也许是汉武雄风铸出的脊梁……
卫青温和坚定的眼神,霍去病沉敛飞扬的傲气,苏武鬓间如雪的苍白……
未央宫灯火不息,帝王举杯,真心实意地道——
“殿下风姿卓越,彻倾慕不已。”
他透过她看向山河万里,看向他一手打造的强汉气象……看过许许多多,目光最终还是落在她的身上。
于是她笑了,无奈又纵容。
昭宣兴万家,新政譬如昙花。1
……她看着那面迎风招展的旗。
“新”这个字从未如此刺眼——
刘邦曾感慨万世基业虚无缥缈,那时的她不以为意,只淡淡应了句“陛下通透”。
现在呢?
……明明、明明只是换个名字!
留下斥责,她愤然离去。
不用回头也能知道王莽错愕的眼神——他颁布的政令确实加重了矛盾,黎庶苦不堪言,可从尧舜至今两千余载,不把民众当人的统治者还少吗?为什么只有他被骂?
没有为什么。
刘秀定都洛阳,华熙临朝以示正统。
那些不舍,那些难过,那些期盼……
尽数掩藏在笑颜之下。
这片土地能人辈出,总有人会意识到华熙不愿提及的心思,可从来没有人这样直接地道出——
华熙紧盯着诸葛亮,青年身上是天下皆在掌中的纵横捭阖,是韬略策论信手拈来的从容自信……她欣赏不已。
可,他怎么能?!
诸葛亮同样紧盯着华熙。
那双眼眸宛如琥珀,镌刻着起自上古的悠远历史,显出无尽的非人之感。
此时此刻,名为“恼怒”的情绪在瞳孔中扩散,人与非人的界限随之模糊。
诸葛亮轻叹。
他对着华熙,行端正的大礼:“主公一生所求,唯结束乱世,安定天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是啊。
华熙想,这就是刘备。
他有和刘邦相似的游侠气质,但他不是刘邦。
他没有刘邦的能力,没有刘邦的机遇,没有刘邦的成就——半生奋斗,他仍没有属于自己的基业。
但他从未放弃。
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即使落到这个地步,他身边依旧不缺愿为他效死之人。
仁德为本,百姓为先——十余万人自发跟随。
百折不挠,终不为下——为匡扶汉室,为还于旧都。
“……你呢?”
华熙俯身,将诸葛亮扶起,意味不明地问。
“为图主公之志,”诸葛亮语气铿锵,掷地有声,“愿效犬马之劳。”
“……”
华熙看着诸葛亮,眸光复杂,唇角却绽开笑意。
“——玄德。”
“——君之水予吾留存之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