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翻过山就到下个镇子。面前的这座山不算太高,从山脚往上望,墨绿的松林浸在清晨乳白的雾里。路边草店里吃过一碗热热的水引面,聿如三人上了山路,盘算着今夜还来得及投宿镇上。
他们没有想到,这只是连绵几座山中最前面的一座。
春天一直在下雨。雨水滴到过分宽大的蓑衣缝隙里,瞻之打个哆嗦。油鞋里的双脚越走越冰凉,又磨得生疼。想找个地方坐下来歇歇脚,可道旁石上,到处潮湿,只得继续走下去。
眼前连绵不断的松林和雨滴永远没个尽头。又忍耐了一阵,瞻之终于开口:“阿姊,我们好像,迷路了。”
聿如努力跋涉着:“没有吧,我们就是,在按前人,踩出来的,路走的。”
瞻之迷茫道:“我怎么,觉得,我们好像又,绕回来了。”
怀之也气喘吁吁:“不是,好像。确实,绕回来了。”
三人面对面看了一会儿,聿如道:
“的确绕回来了。”
.
雨滴不紧不慢地落着,从早晨的淡青,到近午的莹白,再到傍晚染了暮霭的灰紫。雾气又浓起来的时候,三人终于下了第二座山,走到了一处山谷。雨下大了,山野杳杳冥冥。正愁今夜不知何处借宿,举目四望,忽见层林间隐隐一道白墙,一缕炊烟。
姊娣三人彼此搀扶着,挪着沉重的双腿,往那户人家所在趱行。
明明就在眼前,走近又走了好久,走到又走了好久。转过最后一个弯,一座古旧的门楼终于出现在幽暗松林的尽头,一带围墙,苔痕雨迹斑驳。聿如搭住门环,轻轻叩了叩门。
那门环已生满绿锈。
没有人应。雨中林里极静,只听里面一下一下的扫地声。刷,刷。
聿如又叩了叩,轻声问,是过路人,错过了宿头,可否借宿贵处一晚?
过了好久,大门吱呀开了一条缝。一个白发稀疏的老婆婆背对着他们,继续扫地。
院子里像是久无人居。池沼凋枯,栏槛倾斜,触目皆是荒芜景象。聿如只怕此处不太寻常,有些踌躇,然而阿瞻阿怀都已冻得嘴唇青紫,自己也再走不动,少不得将就一宿。
.
孟寥正在破败的堂上烧落叶,烹春笋。外面的松雨暮色里浮现出几道朦胧的身影。走近了,在檐下解了蓑衣,换了油鞋,抖落发间的雨水。也是过路客。
他继续煮笋。
他们循着鲜笋的清香看到了他。小泥炉上茶汤初沸。孟寥提壶向他们略一示意。他们犹疑了一下,走进来,坐隔开一点,拘谨地向他道谢。
温暖的火盆渐渐烘干了一天的湿冷。孟寥用茶汤沏开干粮吃过,把笋留给他们和那个老婆婆,自己拿斗笠遮了脸,自去角落里倚柱小憩。
.
三姊娣把茶灌进山下新买的小竹筒里,捧着暖手。空山夜雨,堂上寂寂,只听火盆毕剥之声。
茶汤,新笋,老屋子里木头的陈味,油灯熄灭后氤氲的烟,春夜的雨,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幽微香气,弥散在萍水相逢的密闭空间。整日的跋涉固然辛苦,这时安顿了,回想起来却有种美。林间幽深清冽的气息很好闻,杂着雨和松针的味道……淅淅沥沥的雨珠……靛蓝暮色里的溪流,石上流水如白练……新笋在唇齿间的清甘。还是第一次,离开家乡这样远。异乡之夜,生活带着它的神秘与无限可能第一次向她显现,在陌生里发现新奇,在陌生里也发现熟悉。这里的老婆婆,就有几分像家里从前的老嬷嬷。聿如睡着前想。
老婆婆颤颤巍巍坐下来,看着聿如低垂的光洁脸庞,张开没牙的嘴,皱纹骤然生动。
另一个角落,那玄衣青年似乎已沉沉睡去。
暮年少眠,老婆婆常常中夜也醒着,耐心而狡黠,等到这些不同却又相似的过路客鼻息平稳深沉,才像唤猫儿一样细声细气开嗓:
“来——”
.
老屋发黑的木板壁背景里浮现出花朵般的丽影。少女们掩住激动的轻笑,衣袂翩跹鱼贯而出。老婆婆坐在堂屋中间的坐榻上,皱纹慈祥如霜菊。
三个少女步履轻盈,裙裾在屋里四处飘拂。绯衣灵蛇髻的女郎俯身移开斗笠,细查孟寥冷峻硬朗的面庞,勾起樱唇:“这回的郎君甚好。”
淡绿衣裳的少女闻声来看了看,撇嘴道:“呀,不够俊美……我还是喜欢江南人的长相……可那边的那个小公子,也忒小了……”
最寡言的紫袍少女在沉沉睡眠的聿如跟前跪坐下来,广袖中伸出玉手,抬起她无知觉的下颔,满意道:“我要这个阿姊。”
白发婆婆始终像笑眯眯的猫儿一样端坐着。
绯衣女郎越看越爱,解下披帛将人一束便要拉走,柔软的披帛却紧紧一绷,謋然断裂。玄衣郎君睁开眼睛,吐出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