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星野微微一笑:"只是有点兴趣,读过一些相关文章。"
"苏桐,你们文艺委员有没有计划组织什么奥运相关活动?"林见川突然问道,似乎想把话题拉回来。
苏桐思考了一下:"还没有具体计划,不过李老师确实提到过要举办一些活动延续奥运精神,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小型运动会,模拟奥运会。"林见川提议道,眼睛亮了起来,"各班派代表参加不同项目,也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游戏。"
"这个主意不错!"苏桐赞同道,"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文艺表演和知识竞赛,让更多同学参与进来。"
"如果需要,我可以帮忙设计海报和宣传材料。"陆星野主动提出。
"你会设计?"苏桐惊喜地问。
"在美国学校参加过一些活动策划,学了一点设计软件。"陆星野谦虚地说。
"太好了!"苏桐开心地说,"那我们三个一起策划这个活动吧!林见川负责体育项目,星野负责设计宣传,我来协调整体和文艺部分。"
林见川看了陆星野一眼,点点头:"好,就这么定了。"
下午的班会课上,李老师正式宣布了学校将举办"奥运精神进校园"主题活动的消息。
"为了延续北京奥运会的精神,学校决定在本月底举办一系列活动。"李老师说道,"每个班级需要组织一个小型展示,可以是体育比赛、文艺表演或知识展示,形式不限,但要体现奥运精神。"
同学们兴奋地讨论起来,各种想法纷纷涌现。
"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迷你运动会!"
"不如做个奥运知识展板?"
"表演个节目怎么样?"
李老师示意大家安静:"请班委们牵头,收集大家的意见,然后制定一个详细计划,下周一前交给我审核。"
班会结束后,苏桐、林见川和陆星野留下来讨论活动方案。
"我觉得可以把大家刚才的想法都结合起来。"苏桐提议道,"既有体育比赛,也有文艺表演和知识展示,这样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
林见川点点头:"体育比赛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项目,比如短跑、接力、投篮和乒乓球,不需要太专业的设备。"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用奥运会的口号。"陆星野建议道,"海报和宣传材料都围绕这个主题设计。"
"好主意!"苏桐赞同道,"我们还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做一个简短的开幕式表演,模仿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些元素。"
三人越聊越投入,各自发挥所长,提出了许多创意,苏桐负责记录,很快就列出了一个初步方案。
"这个方案不错,但工作量很大,我们三个恐怕忙不过来。"林见川有些担忧地说。
"可以分工合作,邀请其他班委一起参与。"苏桐思考道,"赵梦琪可以帮忙组织文艺表演,z再组织一些同学协助组织比赛。"
"我可以找几个对设计有兴趣的同学一起做宣传材料。"陆星野说。
就这样,三人初步确定了分工,讨论结束时,天色已经有些晚了。
"今天讨论得很充分,明天我们把详细分工发给大家。"苏桐合上笔记本,满意地说。
"我先去篮球场了,有个约好的训练。"林见川看了看手表,"你们先走吧。"
苏桐点点头:"好,明天见。"
林见川离开后,教室里只剩下苏桐和陆星野,一时间,气氛有些安静。
"你第一天就参与这么多事儿,会不会太辛苦?"苏桐关心地问道。
陆星野摇摇头:"没关系,我喜欢参与集体活动,这也是融入新环境的好方法。"
"那就好。"苏桐微笑着说,"对了,你住在哪个方向?如果顺路的话,我们可以一起走。"
"我住在东城区,靠近中央公园那边。"陆星野回答道。
"真巧,我也住那附近!"苏桐惊喜地说,"那我们一起走吧。"
两人收拾好书包,离开教室,夕阳西下,校园里的梧桐树投下长长的影子,秋风轻拂,带着一丝凉意。
苏桐和陆星野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给两人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你觉得我们学校怎么样?和上海的学校比起来。"苏桐好奇地问道。
陆星野思考了一下:"各有特色吧,上海的学校可能更国际化一些,但这里的学习氛围很好,同学们也很热情。"
"你为什么会转学过来?如果不方便回答就算了。"苏桐小心翼翼地问。
"没什么不方便的。"陆星野平静地说,"我父亲的公司在这里设立了新的分部,他被调过来负责,我母亲是大学教授,也申请了调动,所以全家就搬过来了。"
"那你适应得还好吗?"
"还在适应中。"陆星野微微一笑,"不过有你这样热心的同学帮忙,应该很快就能融入了。"
这句话让苏桐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你刚才说你喜欢村上春树,还读过哪些作家的作品?"苏桐转换了话题。
陆星野的眼睛亮了起来:"挺多的,国内的像余华、莫言、张爱玲,国外的除了村上春树,还有马尔克斯、海明威、卡夫卡..."
"你读好多书啊,"苏桐由衷地赞叹道,"我还以为男生很少有这么喜欢文学的。"
"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吧,"陆星野解释道,"在美国那几年,中文书籍有限,所以特别珍惜每一本能找到的中文小说。"
"你有没有尝试过写作?"苏桐好奇地问。
陆星野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写过一些短篇,不过水平有限,只是自娱自乐。"
"真的吗?我也喜欢写作!"苏桐惊喜地说,"我们学校的文学社每学期都会出一本校刊,收录同学们的作品,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投稿试试。"
"听起来不错,"陆星野微笑道,"不过我得先看看水平够不够。"
"一定够的!"苏桐鼓励道,"对了,文学社每周五下午活动,这周你要来吗?"
"好啊,如果不打扰的话。"
"怎么会打扰呢,我们一直欢迎新成员。"苏桐开心地说。
两人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一个岔路口。
"我家在那个方向,"陆星野指了指右边的小路,"你呢?"
"我往左走,"苏桐说,"那明天见?"
"明天见。"陆星野点点头,微笑着挥手告别。
晚上,苏桐坐在书桌前,翻开日记本,开始记录这一天的感受。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 晴
今天是陆星野转学来的第一天,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博学多才,却不张扬;有自己的见解,却不固执己见;性格内敛,却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和他聊天,特别是谈到文学时,感觉特别投机,时间过得飞快。
——苏桐"
合上日记本,苏桐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明月,目前最重要的是学习和班级活动,其他的事情,顺其自然吧。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洒下清冷的光芒,北京奥运会的余热仍在校园中弥漫。